
劉智曉
專家單位 | 北京首創(chuàng)股份有限公司 |
專家職位 | 高級專家 |
擅 長 | |
專家領域 | 自來水廠運營管理,城鎮(zhèn)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污水深度處理與再生利用工藝技術,污泥處理處置技術,投融資,工程施工 |
個人簡歷
教育狀況:
獲得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研究生學歷及工學碩士學位;市政工程專業(yè),博士研究生學歷及工學博士學位;
個人優(yōu)勢及專長領域:
我國側流污泥生物強化技術的引領者,在我國最早開展側流活性污泥技術研究和工程化應用,在國內率先提出側流活性污泥生物強化技術,從2009年開始與丹麥Envidan公司合作在國內多座污水廠利用側流ARP/SSH技術用于提標改造;在國內首次引進腐殖土全流程除臭技術并應用國內第一座腐殖土全流程除臭污水廠-馬鞍山王家山污水處理廠。
國內首次在首創(chuàng)淮南第一污水廠實現將氨氮/硝酸鹽氮營養(yǎng)鹽在線控制技術應用于污水廠曝氣過程的優(yōu)化控制, 實現節(jié)能降耗并優(yōu)化出水水質。
國內率先提出了基于“碳源改向(Carbon Redirection)”的 “碳源捕獲”1.0→2.0→3.0技術路線圖,展示了面向未來的可持續(xù)污水處理技術路線圖。
目前主要工作為大型集團化水務項目技術管理,涉及PPP項目全流程技術支持,方案審核把關、工藝設計優(yōu)化;給水常規(guī)處理及深度處理凈化技術;活性污泥工藝及生物膜新技術開發(fā)。污水及給水處理廠建設及運營;給水廠/污水廠BOT項目運營管理及運營優(yōu)化、運營監(jiān)管;設備集成及驗收;水務項目綜合技術經濟評估等。
目前主持與參與完成超過200座水廠污水廠的技術方案、技術審核與方案優(yōu)化,項目建設及運營調試。
主要工作經歷:
1996-2001: 吉林市自來水公司二水廠
工藝技術員: 主管水廠工藝生產運行
2004-2006: 國中愛華(天津)市政環(huán)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術部、運營部: 部門副經理、部門經理 ;主管BOT項目的運營管理及BOT項目技術支持
2009-2012: 首創(chuàng)愛華(天津)市政環(huán)境工程有限公司 運營總監(jiān) 主管公司下屬各BOT/TOT項目的運營,水務項目運營優(yōu)化,運營監(jiān)管、績效考核、解決生產及運營中出現的關鍵、重大的技術問題。
2013-至今: 北京首創(chuàng)股份有限公司 高級技術專家
項目經歷:
目前主持與參與完成超過200座水廠污水廠的技術方案、技術審核與方案優(yōu)化,項目建設及運營調試。
科技成果:
發(fā)表主要論文如下:
[1]劉智曉.未來污水處理能源自給新途徑——碳源捕獲及碳源改向[J].中國給水排水,2017,33(08):43-52.
[2]劉智曉,季民,郝赟,孟軼,G.Petersen.利用活性污泥水解發(fā)酵補充碳源優(yōu)化脫氮除磷[J].中國給水排水,2013,29(04):12-16.
[3]劉智曉,Gert Petersen,張偉,Alexander Grossmann,詹衛(wèi)東.低碳源條件下利用側流活性污泥水解技術強化生物脫氮除磷[J].給水排水,2013,49(01):53-57.
[4]劉智曉,Sille Bendix Larsen,Gert Petersen,馬寶玲.污泥作為污水廠內碳源的水解特性及工藝選擇[J].中國給水排水,2011,27(22):30-35.
[5]劉智曉,劉龍志.從運營角度分析污水處理工藝選擇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J].給水排水,2011,47(11):25-31.
[6]劉智曉,胡春萍,詹衛(wèi)東,劉敏,楊蛟云.側流污泥生物強化技術及其在污水廠升級改造中的適用性[J].中國給水排水,2010,26(16):1-6.
[7]趙志偉,趙貞,劉杰,劉智曉,趙慶良.腐殖土活性污泥法的除臭效果及其微生物相分析[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0,33(S1):128-131.
[8]丁雷,唐加翠,應媛媛,趙一先,徐民,劉智曉.混凝沉淀/好氧生物處理組合工藝處理船舶含油廢水[J].中國給水排水,2010,26(05):116-119.
[9]劉智曉. 分散式生活污水多級生物膜處理工藝及菌群特性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
[10]劉智曉,崔福義,王樹濤,趙志偉.生物膜工藝實現高效除磷的關鍵問題及技術路線[J].給水排水,2009,45(04):44-49.
[11]劉智曉,崔福義,句立展,龐月霞.多級生物膜過濾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的研究[J].中國給水排水,2008(13):9-13.
[12]劉智曉,崔福義,秦姝蘭.灰水分離回用的若干關鍵問題[J].給水排水,2007(09):119-123.
[13]劉智曉,崔福義,秦姝蘭,丁雷.腐殖土活性污泥技術的除污效能及除臭效果[J].中國給水排水,2007(14):18-22.
[14]丁雷,祁佩時,黃華山,劉智曉.微氧環(huán)境抑制硫酸鹽還原反應作用研究[J].哈爾濱商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2):153-157.
[15]左金龍,崔福義,趙志偉,劉智曉,馮巖.國內外臭氧活性炭工藝在飲用水處理中的應用實例[J].中國給水排水,2006(10):68-72.
[16]左金龍,崔福義,趙志偉,劉智曉.PAC-SMBR處理低溫低濁微污染原水的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2):311-314.
[17]劉智曉,崔福義,丁雷,左金龍,孫興濱.中小城鎮(zhèn)高效低耗污水處理工藝的選擇[J].給水排水,2006(04):32-37.
[18]左金龍,崔福義,劉智曉.飲用水中藍藻毒素污染研究進展[J].環(huán)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6(03):8-13.
[19]劉智曉,秦姝蘭,楊蛟云,張明,張輝國.污水處理廠A/O工藝設計及除磷效能[J].中國給水排水,2005(09):80-82.
[20]劉智曉,祁佩時,丁雷,劉云芝,劉龍志,李喜軍.氣浮/氧化溝/穩(wěn)定塘處理亞麻廢水[J].中國給水排水,2004(09):73-74.
同時擁有多項發(fā)明專利。
利用活性污泥水解發(fā)酵補充碳源優(yōu)化脫氮除磷 | |
作者 : | 劉智曉1,季民2,郝赟3,孟軼1,G. Petersen4 |
作者單位: | (1.首創(chuàng)愛華<天津>市政環(huán)境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191;2.天津大學 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300072;3.天津港保稅區(qū)水處理新技術產業(yè)化基地,天津 300191;4.EnviDan A/S,Denmark) |
摘要: | 進水碳源匱乏是我國污水廠普遍面臨的棘手問題,尤其是進水中可快速降解有機物(rbCOD)或短鏈脂肪酸(SCVFAs)不足,往往導致生物系統脫氮除磷效率低下和出水水質不穩(wěn)定。近些年快速發(fā)展的活性污泥水解技術實現了污水廠“內碳源”的可持續(xù)利用,采用側流活性污泥水解(SSH工藝)或者混合液在線水解(UMIF)工藝,使活性污泥在厭氧或缺氧環(huán)境下進行水解發(fā)酵產生rbCOD或SCVFAs,發(fā)酵產物再補充到污水廠進水進而實現無外加商業(yè)碳源情況下的強化脫氮除磷。結合工程實例,介紹了活性污泥水解技術在工藝選擇、運行特性及影響因素、水解潛力及水解產物等方面的熱點問題,以期為國內在開發(fā)活性污泥可持續(xù)性利用技術方面提供借鑒。 |
關鍵詞: | 活性污泥水解;混合液發(fā)酵;揮發(fā)性脂肪酸;強化脫氮除磷;低進水濃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