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鄭信鴻
近日,多位群眾向潮新聞記者報料稱,廣州有公司宣稱可“包過班”辦理落戶,自己花費數(shù)萬元,卻遲遲無法拿到落戶資格,說好的退款承諾也不予履行。
據介紹,該公司為廣州德誠人事服務中心有限公司(下稱“德誠公司”) 。潮新聞記者了解到,在德誠公司交了錢、有同樣遭遇的不下幾百人,分別來自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城市,涉及金額上百萬。潮新聞記者嘗試撥打公司負責人的電話,但始終無法接通。
人力資源公司是如何開展落戶業(yè)務,整個過程是否存在違規(guī)操作,德誠公司是否涉及詐騙?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您有線索,歡迎和我們聯(lián)系。微信:baoliaoweixin 郵箱:2703653830@qq.com)

德誠公司宣傳免考入戶。受訪者供圖
社保“掛靠代繳”
宣稱交錢即可入戶
劉琪(化名)在廣州生活了十幾年,因年齡及學歷問題,一直未能落戶。由于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她從2023年開始了解入戶政策。當年3月,她在某平臺看到德誠公司入戶廣告,于是留下了電話,第二天就有德誠公司指導老師與其聯(lián)系。
劉琪說,指導老師在詳細了解其情況后,推薦她走所謂的專業(yè)技術資格證入戶,即通過考取農業(yè)經理人資格證書,社保符合要求就可以入戶。
“怎么考?應該很難吧!”劉琪提出顧慮。“這個不需要考試,您只需要配合我們走個形式,再把社保調整到外地公司,并且購買6個月。當拿到準入資格后,買回任意一家廣州公司社保即可入戶廣州。”在指導老師話術攻勢下,劉琪最終交費30000元,與德誠公司簽訂了服務協(xié)議。
目前,珠三角幾個城市的落戶方式有3種,分別是政策性入戶、引進人才入戶和積分制入戶。職稱入戶、技能入戶均屬于引進人才入戶的方式之一,需要考取相應的證書。
2023年9月,劉琪已購買了6個月社保,當她詢問辦理入戶進展時,指導老師以“等待公司結果”推脫。次月,指導老師告知劉琪評審未通過,未能拿到準入廣州資格,無法辦理落戶。
劉琪介紹,自己與繳納社保的單位并沒有勞動關系,也不認識。“德誠公司要我們在一份空白的勞動合同、離職申請書簽字,其他不需要管。”
張先生的情況也和劉琪類似。2023年初,他為了孩子上學想辦理職稱入戶,在德誠公司東莞分公司報了名,交了25800元的費用。“指導老師說可以幫助我通過考取證書加繳納社保的方式入戶東莞,且無需進行任何學習,交錢就可以入戶。”
張先生介紹,自己與德誠公司東莞分公司簽訂的服務協(xié)議在2024年9月就到期,但至今仍沒有幫助其辦理入戶。張先生現(xiàn)在回想,覺得對方正是抓住了自己著急辦戶口的心態(tài)。
連日來,記者以消費者的名義與德誠公司銷售人員進行聯(lián)系,當記者詢問其能夠提供什么服務類型時,得到了“坐等戶口”“全包完都有”的回復。

記者與德誠公司銷售人員聊天截圖。
涉及金額就超過百萬
公司被納入被執(zhí)行人
事實上,像劉琪和張先生情況類似的人還有很多。近一星期,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地有不少人向潮新聞記者反映,他們皆與德誠公司簽訂入戶服務協(xié)議,但合同到期時都未能辦理入戶成功。目前,僅記者加入的其中一個維權群,涉及金額就超過百萬。

被騙聯(lián)名舉報名單。受訪者供圖
公開資料顯示,德誠公司成立于2013年,提供入戶、學歷提升、課程培訓等服務,注冊地在廣州市番禺區(qū),在深圳、東莞、佛山設有分公司,法人為張啟龍。愛企查顯示,九月以來,該公司已有多個立案信息,并被廣州市荔灣區(qū)人民法院、廣州互聯(lián)網法院、廣州市越秀區(qū)人民法院列為被執(zhí)行人。記者撥打張啟龍電話,但都無法接通,實地走訪發(fā)現(xiàn),該公司位于番禺的注冊地只有幾個售后人員。
潮新聞記者從學員與德誠公司簽訂服務協(xié)議的第五條看到,若學員全程配合參與德誠公司報名的考試,且符合全部培訓要求,學員仍未獲得入戶工種對應書,學員可提出終止服務,則德誠公司退還學員已支付的全部費用。
但截至記者發(fā)稿,多位合同期滿、未落戶的的學員仍未拿到退還費用。目前,與學員們進行聯(lián)系的是德誠公司客服人員,而他們回答都是“不予退費”“分期付款”。對于學員們提出的全額退費要求,客服人員均不作回復。
來自廣州的劉女士表示,所謂的分期付款只不過是個幌子,目的是為了拖延時間。“2024年9月份,德誠公司就跟我說分期付款,每月按時支付?傻浆F(xiàn)在,我一分錢都沒有收到。”劉女士說。
社保掛靠涉嫌違法
警惕財利兩空陷阱
10月12日,幾位受騙學員前往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區(qū)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登記報案,希望調查德誠公司是否涉嫌詐騙。偵查大隊表示,已與公司負責人進行聯(lián)系,將著手該事件調查,如調查發(fā)現(xiàn)存在違法違規(guī),將對該事件相關人員進行處罰。

受騙學員到番禺區(qū)教育局了解情況。潮新聞記者 鄭信鴻 攝
廣東杰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唐杰律師表示,用工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后應該為其繳納社保,但在社保掛靠的情況下,掛靠人與掛靠公司并沒有建立真實的勞動關系,這種行為實質是騙取參保資格,涉嫌違法。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的解釋,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養(yǎng)老、醫(yī)療、工傷、失業(yè)、生育等社會保險金或者其他社會保障待遇的,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guī)定的詐騙公私財物的行為。
另外,機構宣傳入戶包過,還涉嫌違反廣告法第二十四條第一款:“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含有下列內容:對升學、通過考試、獲得學位學歷或者合格證書,或者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關于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yè)宣傳,以此誤導消費者的相關規(guī)定。違反以上規(guī)定的,由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等相關監(jiān)督檢查部門予以罰款乃至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等行政處罰。
同時,機構若以作弊方式取得證書,相關行為人涉嫌觸犯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規(guī)定的考試作弊罪、組織考試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試題、答案罪;代替考試罪等刑事犯罪。最高可能判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如以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騙取消費者簽訂合同支付培訓費用的,還涉嫌觸犯合同詐騙罪等。
唐杰律師提醒,由于掛靠人與社保掛靠單位是虛構勞動關系,無法享受相關待遇,如果“掛靠”單位卷款跑路,更是財利兩空。
有業(yè)內人士告訴潮新聞記者,高級職稱的考試畢竟為國家級考試,事實上每年的通過率并不高,培訓機構所稱的“高通過率”并不現(xiàn)實,建議市民保持警惕,走正規(guī)渠道,以免上當受騙。
截至發(fā)稿,潮新聞記者仍未能與徳誠公司取得聯(lián)系。潮新聞記者將持續(xù)關注事件發(fā)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
來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15265264174208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