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實現縣級以上城鎮(zhèn)生活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兩岸姹紫嫣紅,一河碧水流淌,景德鎮(zhèn)市老南河蜿蜒曲折如同環(huán)繞在城市間的一條綠帶。老南河曾經因城市生活污水直排,是出了名的“黑臭河”。如今,經過一番治理,老南河蝶變?yōu)槊利惖娘L光帶,成了市民散步休閑的好去處。
污水直排、水體黑臭是城市水環(huán)境最為突出的問題,治理好與壞,直接影響著城市形象。近年來,我省補齊功能短板,組織各地實施市政污水管網精細化體檢,加快黑臭水體治理,城市水環(huán)境持續(xù)向好,全省縣級以上城鎮(zhèn)生活污水處理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補齊短板
地下治污、地上造綠,作為全省首座“全地下+花園式”污水處理廠,九江市雙溪生態(tài)公園水清河暢、灘綠景美,猶如鑲嵌在城市的一塊碧玉。
九江市襟江帶湖、水網密布的自然環(huán)境,讓這座濱江城市面臨治水理水的挑戰(zhàn)。針對琵琶湖、白水湖、龍開河等城區(qū)湖泊水質一度惡化的現象,該市啟動城市湖泊保護立法,提出了劃定水域范圍、環(huán)湖綠化范圍、外圍建設控制范圍的“三線管理”保護措施,讓曾經萬人嫌的“黑臭水”成了群眾眼中的“幸福河”。
近年來,我省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城鎮(zhèn)老舊小區(qū)改造、城市更新,加快補齊功能短板,全面推進污水管網新建改造,全省累計建成的城鎮(zhèn)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能力達570.45萬噸。經過一系列治理,我省污水終端處理能力明顯增強,率先在全國實現所有124座縣級以上城鎮(zhèn)生活污水處理廠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省住建廳城市建設處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全省各設區(qū)市城市建成區(qū)33個黑臭水體治理,已全部通過住建部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認可與銷號。截至2023年底,我省46個縣城及縣級城市的黑臭水體已完成整治45個。
改善管網
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南昌,曾經同樣面臨河湖水體黑臭的困擾。
隆冬季節(jié),南昌市新建區(qū)馬蘭花海公園花紅草綠。綠道上,老人悠閑漫步,年輕人奔跑鍛煉,澄澈的河水倒映出天光云影。然而,作為贛江支流,烏沙河曾因兩岸管網破漏、污水直排等問題,導致河道淤泥沉積、水質惡化,被列為黑臭水體。
南昌市從全生命周期、全系統(tǒng)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經過多年的疏浚、截污、治澇和美化工程建設,如今的烏沙河已蝶變?yōu)榫坝^河。
“小區(qū)靠近烏沙河,天氣一熱,開窗都能聞到臭味。改造后就好多了,隨時可以打開窗戶通風透氣!”市民楊凱感慨黑臭水體治理效果明顯。
近年來,我省組織各地實施市政污水管網精細化體檢,對雨污管網錯混接、破損、堵塞、溢流、生活污水直排等問題進行排查,找出管網內部結構性和功能性缺陷并進行科學整治,解決了一批管網結構性、功能性問題。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成城鎮(zhèn)生活污水管網約2.51萬公里,2023年全省新建污水管網1018公里,改造污水管網1042公里。
提質增效
南昌城東,魚尾洲畔,大片池杉林與一灣綠水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令人沉醉的自然畫卷。“現在的環(huán)境比以前好多了,鳥的數量也多了起來,在這里游玩、散步,非常愜意。”居民劉女士開心地說。
魚尾洲濕地公園在提供休閑觀光的同時,也承載了水質凈化、雨洪調蓄等多重功能。經過路涵管排放到此的艾溪湖水,經過沉淀區(qū)、植物凈化區(qū)、深淺凈化塘區(qū)、穩(wěn)定區(qū)四個區(qū)域的強力凈化,達到Ⅲ類水質,最終通過明山一渠進入贛江。
近年來,我省治水模式持續(xù)改進,涌現出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做法。鷹潭市將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與海綿城市建設有機結合,重點實施信江新區(qū)管網排查整治,對所有參建單位實行成效對賭,系統(tǒng)性解決了信江新區(qū)污水、澇水等問題。
2023年,住建部印發(f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及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長效機制建設工作經驗,江西省本級開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示范和九江市推行“廠網一體”和黑臭水體治理三條經驗入選,在全國推廣。(記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