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濕地專輯來了!特邀濕地專家趙亞乾教授作序,薈萃近3年精彩文章!
如果您想方便快捷地拿到近年來有關人工濕地的研究進展和工程應用資料,無疑這本新鮮出爐的人工濕地專輯電子書可以幫您一個忙。該專輯將2015—2017年《中國給水排水》發(fā)表的有關人工濕地的論文進行了梳理、匯編,囊括了“鋁污泥基質人工濕地系統(tǒng)”專欄的全部文章,共42篇。本專輯特別邀請愛爾蘭都柏林大學的趙亞乾教授撰寫序言,非常值得一讀!序言全文如下:
將水環(huán)境領域的某個專題精心匯編成電子書是《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的新嘗試。 新年伊始,“人工濕地”有幸成為主題詞,編輯電子書,我也有幸受邀為書作序。想想讓我作序可能是基于以下三點吧。一是我長期在國外大學從事人工濕地污水處理領域的教學和科研;二是從2011年起,我聯(lián)合我的國際人工濕地同行在中國已舉辦過6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理論,設計及應用高級國際研修班”;三是2015年我在《中國給水排水》雜志上開設過鋁污泥基質人工濕地系統(tǒng)專題(11篇論文)。在歐洲留學到工作至今21載,給水排水工程出身的我最后落腳到人工濕地污水處理技術的研發(fā)上。實際上人工濕地技術不是污水處理的主流技術,大規(guī)模的污水處理仍然依靠活性污泥法及其變種工藝。人工濕地則是眾多污水處理方法和工藝中的其中一種,相當于一副撲克牌54張中的一張牌。然而,清醒的認識有助于把握學術研究脈絡。人工濕地是自然濕地功能經人工強化后用于污水處理的一種方法和技術。對人工濕地技術進行有目的的研究和應用始于上世紀50年代的德國。至目前為止,人工濕地已成為世界上公認的一種環(huán)境友好型的“綠色”污水處理技術,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特點。由于人工濕地成本、能耗較低, 管理維護較易且設計應用靈活,人工濕地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成功應用的實例。近年來,人工濕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在國際上更是非;钴S,每年都有人工濕地技術的國際學術交流和研討會議。國際水協(xié)會(International WaterAssociation) 設有人工濕地專家委員會,以引領人工濕地技術的發(fā)展。
從人工濕地凈化污水的原理看,污染物的去除主要是依靠濕地填料、濕地植物和大量附著生長的微生物的物理、化學及生物的協(xié)同作用凈化污水,其機理亦相當復雜。在我眼里,人工濕地是屬于生物膜法的范疇。濕地中的填料是其核心, 是污水處理效果的最主要承擔者。也就是說人工濕地技術的成敗和研發(fā)必須在填料上做文章,而不是濕地植物。然而,濕地植物的作用和價值不可忽視,人工濕地在凈化污水的同時,水和植物構成的體系使其兼具了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jié)小氣候和提供生物棲息地等功能。這使人工濕地系統(tǒng)有別于其它污水處理系統(tǒng),成為其獨特的特質。不可否認,相對于傳統(tǒng)污水處理工藝,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tǒng)占地面積往往相對較大,這成為人工濕地最大的“硬傷”和實際應用中人工濕地處理工藝被否決的最主要原因。而恰恰是濕地植物獨具的景觀價值可以彌補濕地占地大的“硬傷”。人工濕地具有營造景觀所必需的水和植物兩大要素,所以說人工濕地系統(tǒng)的設計在污水處理工藝設計的基礎上再由景觀設計師盡情的發(fā)揮,必將創(chuàng)造出集污水處理,景觀,休閑娛樂,科普教育多功能于一體的花園式/公園式的“綠色基礎設施”,這是目前其它污水處理工藝無法比擬的。
本濕地文集(電子書)收錄的42篇論文是2015-2017年發(fā)表在《中國給水排水》雜志上的相關人工濕地論文。涉及上述人工濕地技術和工藝的諸多方面以及污泥處理濕地和人工濕地溫室氣體釋放及其控制。既有人工濕地理論的研究,工藝的研發(fā),填料的開發(fā),也有實際人工濕地工程設計,施工和運行管理的探討,經驗總結,案例分析。是當前中國開展的“海綿城市”建設、“黑臭水體”治理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中人工濕地技術的探索。內容翔實豐富,針對性和實用性強,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和參考價值。此書的出版無疑是對人工濕地技術在中國的發(fā)展所做的貢獻。相信這本濕地文集能有助于推進中國城市水環(huán)境建設和生態(tài)修復的偉大工程,也希望本書能為工程技術人員所喜愛。在此,必須感謝《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社富有活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編輯團隊的努力工作,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斷增加的人工濕地項目設計和工程應用實踐中,為業(yè)界同行提供這一寶貴的“電子資源”。
本專輯封面圖片為愛爾蘭西北Leitrim郡一鄉(xiāng)村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生活污水經化糞池后進入多級人工濕地處理,濕地中可見蝌蚪成群游弋,濕地出水可飲牛(封底)。
照片由趙亞乾教授課題組提供,特此致謝。
專輯目次
欲購電子書,請點擊以下鏈接進入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