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山植物園水體生態(tài)修復成果《基于海綿城市的綠化技術實踐與評價》正式出版
![](https://image.thepaper.cn/image/5/939/291.jpg)
上海辰山植物園
上海辰山植物園官方澎湃號
2021-11-03 15:06
“
辰山植物園水景觀設計始于2008年,水體立體維護系統(tǒng)于2010年建成運行,至2018年完成項目后評估和水質提升研究,整整經歷10年,著成《基于海綿城市的綠化技術實踐與評價》,終于在2021年7月正式出版,并在第二十屆中國生態(tài)學大會上以“大型景觀水體水質維護系統(tǒng)構建、評價與提升”為題匯報了主要內容。十年間,先后得到了上海市建委重點科研項目“上海辰山植物園營建關鍵技術研究(重科2008-003)”和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科研專項“上海辰山植物園水土污染修復的植物選擇與性能分析(G152426)”的資助,整理了《上海辰山植物園營建關鍵技術研究》、《上海辰山植物園水景觀維護工程初步設計》、《上海辰山植物園景觀綠化建設》等資料,開展了系統(tǒng)地科學研究和驗證。
”
《基于海綿城市的綠化技術實踐與評價》在解析海綿城市理論基礎、建設架構、構建關鍵技術以及海綿城市建設與景觀水體治理關系的基礎上,以上海新建城市公園綠地—上海辰山植物園為例,從規(guī)劃設計、關鍵技術、水生態(tài)恢復效果和水環(huán)境質量評價層面,系統(tǒng)闡述了海綿城市建設的具體實踐過程和建設成效。
首先,在上海市建委重點科研項目資助下,通過前期調查和研究,集成了景觀水體修復及水質保障技術,構建了包含人工強化處理、生物強化處理、原位生態(tài)修復和雨水花園的辰山植物園封閉景觀水體立體維護方案,對雨水管理、補充水系統(tǒng)、循環(huán)水系統(tǒng)和水體凈化場進行了科學設計和建設。
其次,整個系統(tǒng)運行期間,在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科研專項資助下,于2016年至2018年對景觀水體維護系統(tǒng)進行了成效評估,發(fā)現運行多年后,整個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持續(xù)健康恢復和水體自凈功能不斷增強,保障了內部景觀水體水質維持在地表水III類水水平,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水質進一步提升的優(yōu)化對策和措施。
《基于海綿城市的綠化技術實踐與評價》具有規(guī)劃設計-施工技術-評價機制-科學提升的系統(tǒng)全面性,突出長效運行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特點,為我國城市公園綠地海綿城市建設提供了設計、施工、評價和優(yōu)化提供了借鑒,也可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項目的可持續(xù)管理和長效運行提供參考。
//CHEN
//SHAN
//SHI NIAN
辰
山
十
年
辰山植物園圍繞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突出的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問題,積極引進消化國外成熟的植物技術,自2014年開始聯合蒙特利爾大學植物生物學研究所組建植物生態(tài)修復研究組,開展用于污染修復的植物材料選擇、修復強化措施和植物管理對策的應用基礎研究,開發(fā)適應上海特大型城市水體富營養(yǎng)化和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植物修復技術。
景觀水體水質維護系統(tǒng)管理技術
辰山植物園充分利用原有自然要素,挖湖堆地形,中心湖區(qū)與辰山塘、濕地、溪流、水網、湖區(qū)、小池塘等組成豐富的水景系列,構建了人工強化處理、生物強化處理、原位修復處理等方面的立體維護方案, 形成了東湖-人工濕地-沈涇河-西湖—水生園—東湖的封閉式水系循環(huán)系統(tǒng)。
△ 景觀水體綜合維護方案示意圖
△ 東湖挺水植物應用景觀
△ 東湖浮葉和漂浮植物應用景觀
如今沉水植物生長旺盛,覆蓋沈涇河整個河床以及東湖和西湖沿岸6-8m寬的水域范圍,局部淺水區(qū)域寬達10m以上,覆蓋度50-80%。組織專職人員經常性打撈園區(qū)沉水植物,定期收割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種類主要有苦草、輪葉黑藻、馬來眼子菜、粉綠狐尾藻等,每個月打撈量大約為50-60噸(鮮重), 而每月打撈沉水植物,可以移除量362.8 kg氮和75.7 kg磷,氮移除量占水生植物總儲氮量的50 %,磷移除量則與水生植物的總儲磷量相當。
△ 挺水植物冬季收割
辰山植物園水質維護系統(tǒng)運行10年來,隨著時間推移氨氮、總氮和總磷指標呈下降趨勢,氨氮從V類降為III類再降為II類,總磷從V類降為II類,總氮從V類降為IV類,園區(qū)景觀水體水質常年維持在III類水水平,成為國內外人工濕地和水體修復領域專業(yè)考察的重要場所。
△ 國際水協人工濕地專家委員會秘書帶隊到訪
水質提升的人工濕地技術
通過消化吸收了法國和加拿大的人工濕地技術,優(yōu)化園區(qū)原有水平潛流人工濕地系統(tǒng),主要包括濕地墻體、沉淀池單元、水平潛流人工濕地單元、進出水管道單元和排水渠單元。改造原有植物種植的填料結構,直接將挺水植物種植于礫石等填料中,篩選出應對城市地表水污染的高效修復植物及其工程應用技術。
在一定尺寸潛流濕地床情況下,前半部分應種植蘆葦、再力花、旱傘草等氮磷高效積累的植物,后半部分可種植花葉蘆竹和香蒲等較耐受貧營養(yǎng)水質的植物,形成了適用低污染水體的治理技術,具有占地面積小、建設成本低、不易滋生蚊蠅、不易堵塞、運行穩(wěn)定性好、景觀效果佳等優(yōu)點,可以用于城市景觀廢水、初期雨水和黑臭河道的治理。
△ 自然的“腎”——園區(qū)外的人工濕地
△ “腎”功能提升——人工濕地植物選擇與應用
辰山植物園圍繞“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發(fā)展目標,履行“精研植物、愛傳大眾”的使命,積極引進消化國外成熟的植物技術,聯合組建國際性的研究團隊,以修復型木本植物開發(fā)為抓手,發(fā)揮植物技術在城市生態(tài)建設中的作用,為城市居民提供植物的多種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支撐城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美好的城市生活。
文:植物生態(tài)修復組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62/35/835.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62/35/840.gif)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62/35/842.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62/35/845.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62/35/847.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62/35/849.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62/35/850.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62/35/852.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162/35/8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