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古詩里的江南梅雨季是閑適的。但近年來,黃梅天的一場場大雨卻考驗著城市的防洪排澇能力。去年年底,常州武進的海綿城市試點竣工。面對今年來勢洶洶的“暴力梅”,這座新的海綿城市能通過雨季的考核嗎?
頂著黃梅天的暴雨,記者來到常州市武進區(qū)的豐樂公寓一期。盡管雨勢較大,但是現場并沒有大面積的積水。該小區(qū)的居民王小菊終于松了一口氣。這個黃梅天,她終于不用像往年一樣在自家門前看海了。說起往年的梅雨季,王小菊就忍不住吐槽:“以前一下大雨這里就要淹水,水面都有我半人高了,都沒辦法出去買菜,得提前買一堆菜在家里,F在做了海綿城市,下雨天一點積水都沒有了。”新北區(qū)騰龍苑居民陳藝文也向記者表示,自從這兩年增加了透水道路和透水地坪等“海綿化”設施之后,他們小區(qū)在雨季就再也沒有積水的問題了。
(常州海綿城市試點工程在這個梅雨季成效顯著)
記者了解到,“海綿城市”顧名思義,就是像海綿一樣,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城市的“海綿”既包括河湖、池塘、濕地等水系,也包括綠地、可滲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設施,這樣才能使城市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彈性”,像海綿一樣會“呼吸”。豐樂公寓海綿城市改造項目是江蘇省級海綿城市試點片區(qū)樣板項目之一,改造內容包含雨污分流、海綿設施、新建雨水管道、一體化泵站,改造后的小區(qū)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在水環(huán)境、水資源、水安全方面都得到明顯的提升。負責該小區(qū)“海綿化”改造的群業(yè)建設經理薛敏對記者說,為了解決小區(qū)多年來內澇不斷的問題,他們在改造中,在小區(qū)地下增加了一條主排水管道,把小區(qū)雨水管道與小區(qū)附近武宜路的市政主管網對接了。而在這條雨水管道的建設過程中,采用了很多海綿城市的理念和設施:“特別是生態(tài)停車場,全部采用了透水磚,起到了很好的海綿效果。”而位于武進區(qū)的長河公園2019年竣工,也在建設中引入了“海綿城市”理念,公園內設置了多處雨水花園、整套排水系統等海綿城市元素,面積約400平方米的池塘從中調節(jié),使公園成為了一塊時刻循環(huán)的“大海綿”。這一年來長河公園“海綿城市”效應明顯,有效調節(jié)了周邊地區(qū)的環(huán)境。
(常州市住建局海綿城市建設處處長劉建英稱今年常州海綿率達到20%)
記者從常州市住建部門了解到,常州作為全省試點城市,通過試點區(qū)各類項目建設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帶動全市海綿城市建設的全面推進,最終實現“雨天不積不澇,平時水清岸綠”的目標。在試點建設的過程中,常州發(fā)布了《常州市海綿城市項目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海綿城市規(guī)劃建設標準,逐步將海綿城市建設作為一個專項,納入整個項目建設環(huán)節(jié),實施全過程把控。常州市住建局海綿城市建設處處長劉建英向記者表示,從常州的小區(qū)建設、道路建設以及公園建設來看,雖然今年梅雨量較大,但常州的“海綿城市”經受住了考驗。解決了原有的大雨積水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在海綿城市建設中,我們一方面結合工程建設來做,第二方面也結合了黑臭水體整治共同建設。自從進入今年的梅雨季節(jié)以來,我們全部看了一下,尤其是在海綿城市示范區(qū)之內,不存在積水的問題,總體效果非常好。”
除了防止雨季內澇,常州在日前印發(fā)的《2020年常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zhàn)工作方案》中明確表示,將通過海綿城市建設等手段控制削減入河初期雨水面源污染,把省級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期間行之有效的改革創(chuàng)新舉措制度化,同步加快建設初期雨水收集處理設施。據悉,下一步常州還將進一步加快試點項目建設進度,研究適合常州海綿城市建設的做法和施工工藝,加快推進全域海綿城市建設。根據規(guī)劃,常州計劃到2030年,建成區(qū)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要求。為平原河網型城市建設海綿城市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常州樣板”,形成示范帶動效應。
(來源:江蘇廣電常州中心站/湯琤 謝博涵 編輯/徐金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