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慧聰水工業(yè)網
因各地對疫情防控要求,很多企業(yè)延長復工時間,這樣的情況下,使停工的企業(yè)污水站面臨著極大的考驗。本篇文章淺談一下如何應對特殊時期的污水處理站的操作運行。
1、生化廢水處理系統(tǒng)
若廢水量比較少,碳源不足的情況下,可采取間歇曝氣的方式,如每天運行曝氣4-6次,每次運行0.5-2小時,供風量控制在正常運行時風量的60%左右,以避免污泥發(fā)生老化解體。
![](https://pics7.baidu.com/feed/503d269759ee3d6daef3add4aa495c244f4ade5a.jpeg?token=3f85d0016c6c4f12bff92f928f749c5b&s=90006CB56008A0EC7E21A0050300F0C3)
為滿足好氧池內微生物營養(yǎng)要求,一般需要采取投加營養(yǎng)的方式進行維持。根據日常的COD數量,投加營養(yǎng)的數量在日常的1/5~1/3之間,同時減少曝氣量,甚至改為間斷曝氣,以維持微生物的活性。
二沉池回流仍需正常運行,但可以考慮適當降低回流的污泥量,二沉池加藥量可根據廢水水量來進行調整,為防止二沉池污泥出現厭氧上浮, 需每天將沉淀池的污泥排入曝氣調節(jié)池循環(huán)進行處理。
停產期間,若污泥產量非常低,污泥處理單元可以考慮停運,但在停運前,應將污泥池的污泥盡量處理完畢,避免放假期間污泥腐敗,散發(fā)出臭味。若污泥池未清空,壓濾機必須保持運行狀態(tài)。
2、物化過濾系統(tǒng)
超濾及RO長時間停機會導致模組滋生細菌,在長時間停機后,先對系統(tǒng)進行低壓(0.2-0.4MPa),大流量(約等于系統(tǒng)的產水量)沖洗,時間為14~16分鐘。按照反滲透系統(tǒng)操作說明書中有關系統(tǒng)化學清洗的方法進行化學清洗;瘜W清洗完畢后,沖洗干凈反滲透膜。
3、加藥系統(tǒng)
藥劑桶內殘留的藥劑,節(jié)后需根據藥劑保質期確認;殘留的藥劑是否可以正常使用,如不可以則需要重新配置。對易沉淀藥劑,在長時間停用攪拌器后,需攪拌半小時以上才可以正常使用。
4、污泥脫水系統(tǒng)
生化污泥保留在濃縮池內,會產生異味,所以應該正常壓濾完畢,不要累積。長時間停機,需要把設備清洗干凈,防止污泥板結,故初始開機后需現場人員多巡檢,避免自動時進料泵(污泥泵堵塞)無法自動上料,F場脫水處理完的污泥應及時處理或者外運;地面應立即清洗干凈,對污泥脫水間或者區(qū)域進行消毒處理。
5、現場安全管理
放假期間,工廠生產系統(tǒng)通常會安排值班人員,在此條件下,可能會排放一些生活污水進入污水系統(tǒng),所以污水系統(tǒng)也應安排相應的值班人員。停產期間不需要運行的水泵、污泥泵,需要關閉其進出口閥門,并排盡泵殼內的存水。需要停運的管道應設法從最低點將管道內的存水排凈。在停產期間,由于好氧系統(tǒng)仍需運行,故需日常安排值班人員風機,回流泵、加藥泵等設備進行檢修。
6、系統(tǒng)恢復啟動
假期期間停運的機泵設備,在開機前應進行機械檢查。特別是離心泵,還應對機械密封進行完好性檢查,另外,需注意置換出泵體與管道中的空氣后方可正常使用。由于停運,可能導致厭氧污泥在厭氧池底部堆積,使啟動后反應器的泥水混合效率下降,這需要一個過程慢慢恢復。對于啟動之初就需要處理大水量的系統(tǒng),如果好氧系統(tǒng)中活性污泥的濃度不足,則需要維持一個好氧污泥增長繁殖的過程,可采取停止排放剩余污泥的方式,加快污泥增殖的進度。
7、設備的保養(yǎng)及維護
1、對泵體、電機進行排查。腐蝕嚴重的進行更換,銹蝕的進行除銹防腐,電機軸承進行加油,磨損嚴重的進行更換。
2、調節(jié)池:檢查水下攪拌裝置運行情況,并定期進行維護保養(yǎng)(至少三個月進行潤換保養(yǎng))
3、厭氧池:檢查進水管是否脫落,捕撈腐化懸浮的污泥,清理分水箱內的泥沙等;取泥觀察厭氧泥情況,是否有硅藻土進入影響污泥活性;檢查感想分離器狀態(tài)是否有沼氣泄露。
4、好氧池:檢查曝氣是否均勻,判斷各曝氣工作情況,如有考完及時清理;對腐蝕的管道時行除銹防腐。
5、二沉池:檢查刮泥機是否正常工作,刮泥機是否漏油。
6、污泥壓濾機:定期進行維護保養(yǎng),確保正常運行。
7、其他設備及護欄的防銹管理,計劃性檢修,在線檢測儀器的維護。
8、操作人員自我安全意識
由于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爆發(fā),但是在需要連續(xù)運行的污水處理站中,一線工作人員仍然需要不停的工作,以保證工廠污水得到有效的處理和排放,因此需要污水站操作人員在重大疫情中做好自身防護工作。
在污水處理過程中,除了人們形成共識的物理傷害(機械傷害,跌落,砸傷等),化學傷害(H2S氣體,沼氣等),還有一個門類的傷害,生物傷害。生物傷害是指在污水中攜帶的病毒,病菌,傳染源等通過污水進入到人體的傷害過程。
對于工業(yè)污水與生活污水混合處理的園區(qū)污水站,由于廢水站無法在進口部位進行污水消毒,這些病源微生物,包括和新型冠狀病毒同類的SARS病毒會進入到廢水站中,污水處理流程中的水滴飛濺,污泥處置過程中污泥濺落,都使一線的員工會有機會直接接觸到這些病源微生物。
在污水處理內的生物傷害還有一個更為隱蔽的渠道需要注意,就是曝氣池上的水蒸氣。根據研究表明,由于在生物池內進行曝氣,在生物池表面會產生水汽,形成氣溶膠。而氣溶膠也可以成為病源微生物包括病毒,病菌的寄生場所,因此廢水站的一線員工在曝氣的生物池上巡視檢查中,通過呼吸和眼球都有可能感染到病源微生物。
生物危害和物理化學危害等所造成短期和開放性傷害有很大的不同,生物危害不會直接顯現出來是因為污水環(huán)境造成的,并且這些病患一般會有潛伏期,是一種長期的職業(yè)病,生物危害也常常被各個廢水站忽視,很多廢水站的安全教育工作只是圍繞滅火,封閉空間作業(yè),高空作業(yè),H2S等顯性危害進行的。但是在重大疫情面前,特別是不斷更新進化的新型傳播病毒面前,生物危害在廢水站中是需要每個從事污水處理的從業(yè)人員引起足夠重視的危害。
來源:環(huán)保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