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石化污水污泥處理處置探討
日期:2019-05-15 來源:中國石油報 作者:陳青 潘桂臣
關鍵詞: 石油 石油石化 污水處理
“我們是國內最早采用雙膜工藝直接處理生化好氧池出水的煉油企業(yè),目前,處理后的污水回用率已達到80%以上。”5月13日,長慶石化運行三部副主任趙劍濤說,通過強化源頭管控,提高收油、排泥等工作質量,公司外排水化學需氧量(COD)濃度和氨氮含量常年保持在30毫克/升和0.2毫克/升,遠低于國家排放標準;而污水含烴廢氣增溶預處理指標已優(yōu)于國際標準。
含油污水回用與超凈排放、含油污泥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精細注水推動油田高效開發(fā)等,一直是石油石化企業(yè)孜孜不倦的追求。4月上旬,由中國石油企業(yè)協會、國家工業(yè)水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西安石油大學聯合主辦的“2019年全國油氣田、煉化行業(yè)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及油田注水技術推廣交流研討會”上,圍繞如何深入挖掘技術資源,助力石油上下游清潔生產,400多位與會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一致認為,通過持續(xù)創(chuàng)新,采用更先進、更適合、更經濟有效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和更加完善的解決方案,是推動石油石化行業(yè)綠色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作為危險廢棄物,石油煉化污水和含油污泥一直是企業(yè)治污的重要內容。近年來,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和提高治理力度等措施,石油上下游產業(yè)在綠色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保方面已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廢水及污泥污染物對環(huán)境的污染仍較為嚴重,面臨巨大挑戰(zhàn)。
面對缺少專門污染控制標準,以及處理成本高、處理后殘渣最終出路存在環(huán)保隱患等諸多難題與挑戰(zhàn),多年來,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等企業(yè)緊盯行業(yè)前沿,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持續(xù)推進對污水污泥處理處置及油田注水新技術、新工藝與新裝備的研究與工程應用。其中,溶劑萃取、水洗處理、生物處理、調剖、熱萃取——脫水處理、超聲脫油、熱分解處理等技術,已取得顯著成效。
華北石化采用“調質+三相分離+污泥焚燒”工藝技術,不僅做到了污泥、污水、污油的密閉輸送運輸,無二次污染,而且對含油污泥進一步進行無害化、減量化處理,大幅降低了危廢外委處置費用和煉油運行成本,并實現了從含油污泥中回收凈油,變廢為寶。
中國石化中原油田的“一次沉降除油+特種微生物處理+低能耗管式超濾膜”處理工藝,可將每1000立方米污水的干污泥產出量由0.57噸減少至0.03噸,有效減輕了污泥處置的環(huán)保壓力。
據了解,為進一步強化對含油污泥全生命周期的研究,加快相關高精尖科研成果的轉化,油田、石油化工污泥治理和土壤修復院士工作站已在大慶市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