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垃圾填埋場污泥塘治理項目介紹
污泥塘位于某垃圾填埋場西南角,呈三角形,西側、東側為山體,北側為垃圾壩體。該污泥塘多年以來填埋高含水率(90%以上)市政污水污泥達幾十萬噸,并在垃圾焚燒廠投入使用后,也短期接納過該廠無法處理的滲瀝液。該污泥塘現(xiàn)狀占地面積約2萬m2。污泥塘表面漂浮大量的垃圾,雜草、樹木叢生。根據(jù)污泥塘的初步勘察,污泥呈流態(tài)狀、強度極低,滲瀝液水位高。
根據(jù)2016年詳細勘察報告,污泥塘總容積約40萬m3,自上而下分層明顯,分別為表層垃圾86100m3、污水層87200m3、泥水混合層43761m3、流塑污泥110295m3和軟塑污泥層74301m3。最大深度約28m。
污泥塘變遷衛(wèi)星圖
根據(jù)填埋場規(guī)劃,該填埋場擴建工程填埋場共分5個階段進行填埋作業(yè)。階段1在I號填埋區(qū)進行填埋作業(yè),填至45m標高,并與原垃圾填埋堆體相連接;階段2在II號填埋區(qū)進行填埋作業(yè),填埋至80m標高;階段3在III號填埋區(qū)進行填埋作業(yè),填埋至100m標高;階段4在IV號填埋區(qū)進行填埋作業(yè),填埋至100m標高;階段5在III、IV號填埋區(qū)100m以上區(qū)域進行填埋作業(yè),最終填埋至120m封場標高。
目前該填埋場的填埋作業(yè)已進行到了階段3,預計今年年底將進入階段4的填埋作業(yè),即在IV號填埋區(qū)進行填埋作業(yè)。而污泥塘正處于IV號填埋區(qū)域內,塘內垃圾遍布、積存了大量的污水及污泥,必須在2016年底前進行改造,以滿足該垃圾填埋需要,否則每天2000余噸垃圾將沒有出路,污泥塘改造項目的實施迫在眉睫。
2治理目標
污泥塘經(jīng)治理后將作為該垃圾填埋場豎向堆高庫區(qū)的一部分,且污泥塘將在豎向堆高庫區(qū)的最底部。因此,污泥塘治理修復方案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安全性:根據(jù)污泥特性,污泥塘現(xiàn)狀情況,技術方案必須安全可靠;
(2)實效性:污泥塘治理修復后,應為該場地作為填埋庫區(qū)提供有利條件,邊坡形態(tài)、地基承載力等滿足庫區(qū)建設要求;
(3)長期穩(wěn)定性:污泥塘經(jīng)治理后必須長期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不影響生活垃圾填埋的作業(yè);
(4)污泥異位固化處理要求:污泥經(jīng)固化處理后應滿足《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混合填埋用泥質》(GB/T 23485-2009)中的相關指標要求。
3治理技術路線
項目治理技術路線如下圖:
4污泥原位固化
(1)技術原理
污泥原位固化,即向污泥中添加固化藥劑,將污泥顆粒膠結、摻合并包裹在密實的惰性基材中,形成整體性較好的固化體的一種過程,固化后場地可進一步開發(fā)利用。
(2)工藝流程
(3)核心優(yōu)勢
1)污泥原位固化,即在污泥所處原址對污泥進行固化修復,減少因修復需要的場地要求、就地處理,無需額外占地;
2)污泥原位固化最大限度降低污泥的擾動,有利于控制因修復施工產(chǎn)生的二次污染影響;
3)污泥原位固化完成后的場地可根據(jù)不同的需要進行再利用;
4)原位固化減少了異位處理需要的場地、運輸,以及在運輸過程中的二次污染防治等影響,降低項目資金成本;
5)污泥原位固化技術操作簡單、周期短、管理方便;
6)污泥原位固化技術已多項目實踐驗證,技術成熟、可靠。
5治理效果
治理前(2016年8月)
治理中(2016年10月)
治理后(2017年7月)
治理后(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