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研究院院長、陵水河廊道景觀項目首席設計師俞孔堅近日談及該項目時表示,對陵水河廊道實施海綿城市改造,體現(xiàn)了新時代發(fā)展理念,在多個層面上解決“城市病”問題。 俞孔堅日前來到陵水指導項目建設,并接受媒體采訪。他說,隨著城市化推進,全國大部分城市面臨城市內澇問題,河流生態(tài)被破壞,這與許多市政基礎設施一味采取硬化思路、建設不當有關。 俞孔堅說,在陵水,人們截彎取直,為陵水河筑起高高的混凝土大堤,將河道困在既定的范圍內,換取一時的安全。但包括道路在內,城市表皮的“板結”“干涸”,雨水無法滲入土壤,及既有排水管道容量有限,容易催生內澇問題。硬化的堤岸,也破壞了河道生態(tài)系統(tǒng)。 “大堤上掩鼻匆匆而過的人們一邊‘城中看海’,一邊感嘆,我們一手造就的安全的城市,為何藏有如此暴虐的一面?人們回憶起從前和母親河相偎相依的感覺,隱隱覺得城市是不是‘病了’?”俞孔堅說,“海綿城市就是要恢復自然的滲透能力,通過植物打造海綿生態(tài)系統(tǒng),讓它像海綿一樣吸水。”同時,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建設海綿城市也是修復生態(tài)的過程,“我們要建生態(tài)城市,水要有生態(tài)的功能。” 俞孔堅表示,海綿城市建設內在包涵了城市休閑功能的塑造,以此提升市民生活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樹多了,綠蔭也多了,市民有散步休閑的場所,更親近自然,城市也更美。” “海綿城市讓城市建設有韌性有彈性,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俞孔堅說,“我們不能停留在過去的角度來思考現(xiàn)在的城市的發(fā)展、城市的進步,不能脫離人的生活看待城市的設計。” 俞孔堅說,海南是生態(tài)修復、城市修補的先行地。如今,在國家部委的推動下,建設海綿城市已經成為各地開展“雙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報椰林12月27日電) 來源:海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