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志國
(世界著名澳籍華人科學家)
- 袁志國
- Zhiguo Yuan
- 澳大利亞
- 漢族
- 遼寧朝陽
- 1964年
- 教授 博士生導師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
- 終身教授 博士生導師
- 參考資料
環(huán)境學院"千人計劃"(短期)特聘教授袁志國當選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
環(huán)境學院10月26日電10月14日,清華大學環(huán)境學院"千人計劃"(短期)特聘教授袁志國憑借其在澳大利亞城市一體化水管理方向的杰出技術創(chuàng)新、及其在澳大利亞水工業(yè)界的突出產業(yè)貢獻當選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
袁志國教授于2015年9月被聘為清華大學環(huán)境學院"千人計劃"短期特聘教授,同時任職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并擔任昆士蘭大學高級水管理中心(AWMC)主任。袁志國教授主要工作成果包括新型污水工藝資源能源回收技術、城市水系統(tǒng)一體化優(yōu)化管理、以管網腐蝕控制為主的市政基礎設施優(yōu)化運行維護,他的工作成果為澳大利亞水工業(yè)界創(chuàng)造超過4億澳元的經濟價值,2015 年獲澳大利亞技術科學及工程領域最高獎CLUNIES ROSS獎。
袁志國教授主要從事污水處理及資源化領域的研究工作,在“排水管道腐蝕和臭味控制策略”、“反硝化厭氧甲烷氧化的碳氮循環(huán)新認知”、“城市水系統(tǒng)中溫室氣體排放與節(jié)能減排措施”、“污水與污泥無害化和資源化的新途徑”等方向均取得了突出成績。累積獲得科研項目資助經費超過3千萬澳元,其中大部分為澳洲國家級項目,包括澳洲研究委員會(ARC)有史以來第二大項目資助。多年來發(fā)表論文500多篇,其中SCI收錄260多篇,其中作為通訊作者在世界頂級綜合性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發(fā)表學術研究論文各1篇。引用超過7600/10000 次,H因子48/59 (Scopus/Google Scholar)。 2015年入選澳大利亞100名最具影響力工程師。先后于2008年和2014年多次獲國際水協(xié)會亞太地區(qū)及全球“項目創(chuàng)新獎(應用類),2010年7月被任命 IWA首批34名Fellow之一。共計申請獲得澳大利亞發(fā)明專利7項。
供稿:水環(huán)境保護所
來源:清華大學
祝賀北航校友袁志國教授獲得2017年 ARC Australia Laureate Fellow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友會
大學/科學/澳大利亞
“這里是我的祖國,我是從這里走出去的,我的父母還都生活在這里。中國這些年發(fā)展得很快,在城市水系統(tǒng),污水處理等科學技術方面,包括資源化,排水管網等等卻都需要與城市的發(fā)展同步,在這一點上,我們和發(fā)達國家還有差距……”
袁志國
﹃
我
校
92
屆
校
友
﹄
·
·
·
·
·
·
·
·
·
2015年,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ATSE)通過媒體發(fā)布,我校1992屆校友袁志國教授當選為澳大利亞技術科學與工程院院士;2017年,袁志國教授獲得 ARC Australia Laureate Fellow。
澳大利亞ARC
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ARC:Australia Research Council),是一個聯(lián)邦機構,通過研究為澳大利亞政府提供決策支撐,掌管著澳大利亞研究和發(fā)展投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競爭力基金項目,ARC在澳大利亞研究領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研究對于促進國際范圍內的研究和改革、促進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袁志國是我校1992屆“飛行器控制、制導與仿真”學科授予點工學博士,指導教師為文傳源教授。袁志國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其中2007年獲得了澳洲研究委員會(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ARC)有史以來第二大項目資助。研究成果為澳洲水務行業(yè)節(jié)約成本達4.2億澳元。已出版專著3部,合作出版章節(jié)7部,發(fā)表學術論文超過500余篇,包括260余篇SCI文章,其中作為通訊作者在世界頂級綜合性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發(fā)表學術研究論文各1篇,總引用率超過10000次,H因子59。國際會議特邀報告10余次。申請澳大利亞發(fā)明專利7項,其中3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已成立了3個科技公司( SeweX、Cloevis和Lodomat),并在工業(yè)界得到了廣泛應用。在國際水協(xié)會(IWA)擔任(過)多項重要領導職務,于2010年7月被任命 IWA首批34名Fellow之一。2015年獲澳大利亞技術科學工程院Clunies Ross Awards獎(該獎為澳大利亞工程界最高榮譽)。2015年入選中國千人計劃(短期)。2015年入選澳大利亞最具影響力100名工程師。作為第一完成人,于2014年獲國際水協(xié)會全球“項目創(chuàng)新獎”,先后于2008年和2014年兩次獲國際水協(xié)會亞太地區(qū)“項目創(chuàng)新獎(應用類)”。累計培養(yǎng)博士生40余名,其中32名已獲得博士學位。指導的博士生Adrian Oehmen的博士學位論文被國際環(huán)境工程與科學教授委員會評為2005年度在世界環(huán)境工程與科學領域最佳的兩篇博士學位論文之一。此外,指導的3名博士生(Dr Stefano Freguia, Dr Paritam Dutta and Dr Qilin Wang)分別于2008、2010和2014年先后獲胡貝爾科技獎第一名(德國,該獎項是國際水行業(yè)公認的重要獎項之一,每兩年評選一次,直接反映博士生的培養(yǎng)水平和質量,指導的學生共獲3次第一名,蟬聯(lián)兩屆第一名)。
袁志國1964年出生在遼寧省建平縣農村,父親是一名獸醫(yī),母親則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農民。袁志國至今記得他的小學是在村子里上的,那是一所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的學校了,比他后來讀過的任何一所學校條件都差,無論是教室是師資還是學生坐的桌椅板凳,都是如此。然而就是這樣一所學校,卻為他日后的出人頭地奠定了一個牢固的基礎。袁志國對這所學校念念不忘,且心存感激。
1979年,天生聰穎的袁志國是以全縣第9名的成績考上了建平縣高級中學。那年這所高中招生總數(shù)是200人左右,袁志國所在鄉(xiāng)加上他只考上了兩個。按說以全縣第九名的成績入學,已經相當不錯了,但袁志國卻并不滿足,他覺得第九名并不是一個可以拿出來炫耀的名次。他瞄準的目標永遠是第一名。果然,半年之后,他的成績從第九名一躍成為人人欽羨的第一。
那時的高中學制僅有兩年,與之前和之后的學制整整差了一年的時間。這也就是說,袁志國他們要在這兩年的時間里學完三年的課程。
談何容易!
艱苦的生活,培養(yǎng)出了堅忍的性格,這也許就是他們這一代人性格形成的真實寫照。
兩年的高中生活有如白駒過隙,倏地一下就過去了。轉眼間,人們迎來了1981年。
袁志國后來回憶說,1981年對于他簡直太重要了。因為那一年他參加了高考,并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前身)。
當袁志國從他的那個幾無人知的小縣城來到北京之后,才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和自己同樣優(yōu)秀甚至超過自己的人在這里竟比比皆是。他的成績只排在年級的中等偏上的位置。這讓他倏然間有了一種無名的自卑感和些許的失落……
不過袁志國畢竟是袁志國,多年的艱苦生活,鍛煉出了他堅忍的意志,用他的活說,只要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也就有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瞄準的目標,有了方向和目標,就不怕追不上他們。那些日子他“三更燈火五更雞”,苦學苦讀。
果然,到第一學年結束時,袁志國縱身一躍,成了年級的第一名。這一次和他一起角逐的人數(shù)是150人,且人人都是學霸。而讓袁志國一輩子都感到驕傲的是,大學四年,他一直穩(wěn)坐在第一名的位置上。
也正是由于這一原因,畢業(yè)之前,他被學校免試推薦為碩士研究生。
由于成績優(yōu)秀,本來應該讀兩年半研究生的袁志國,只讀了一年半就直接轉成了博士。更讓他沒有想到的是,1991年,他又獲得了中國政府獎學金赴比利時根特大學學習的機會。
走出國門的袁志國第一次感受到了國外與國內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思維方式和那些大膽的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新思路。那時的他,就像是一塊海綿,用力汲取著一切他覺得有用的知識。
1992年,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了博士學位。
有意思的是,兩年之后,也就是1994年,袁志國作為博士后研究員又一次來到了根特大學。袁志國后來說,這一次回到根特大學,意義非常,因為這次在根特,他做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個決定——改行——研究生物廢水處理過程的數(shù)學建模及控制與優(yōu)化。
認識袁志國的人,知道這一消息后,無不驚異得目瞪口呆:袁志國這是要干什么?要知道,從大學到博士,袁志國一直在和航空打交道(自動控制系),現(xiàn)在突然改行,去從事與航空一點兒都不沾邊兒的行當,無異于從空中跳到地下,反差太大了,這能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嗎?但袁志國卻認準了要改行,他的理由十分簡單:污水處理將是未來社會的一大熱門。
那一年,袁志國30歲。
1998年,袁志國正式受聘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高級水管理中心”。袁志國說,當初之所以選擇昆士蘭,就是因為看好了那里的科研環(huán)境和他們在水研究方面所處的領先地位。
來到昆士蘭大學,一開始袁志國只擔任研究員,后來是高級講師,副教授,教授,直至現(xiàn)在的高級水管理中心主任,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而走過來的每一步,他都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昆士蘭大學袁志國教授漫談城市水管理技術
5月11日下午1;30,在西城校區(qū)第三階梯教室,環(huán)境學院市政工程系特邀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高級水務管理中心(AWMC)主任、澳洲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千人計劃”特聘教授袁世國教授詳細講解了他們僅用20年便將其領導的AWMC發(fā)展為世界知名水研究中心的故事。
報告中,袁教授聲情并茂的介紹了AWMC成立20年來在學術界、工業(yè)界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他著重介紹了下水管道腐蝕、危險氣體消除,污水資源化、污染源源頭分離與下一代污水處理技術,同時也介紹了運行他們發(fā)展的下水道模型通過排水幫助警方監(jiān)控毒品、非法藥物使用情況。袁教授通過大量生動形象的案例向大家介紹了水管理領域相關的新知識、新技術,開拓了師生的視野,使大家獲益匪淺。
學術報告由市政工程系主任郝曉地教授主持,環(huán)能學院及外校部分教師和研究生、本科生約80余人出席、聽講。報告結束時,許多研究生踴躍提問、發(fā)言,現(xiàn)場氣氛互動、融洽。 來源 :http://xww.bucea.edu.cn/jcxx/1031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