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養(yǎng)殖池塘底泥的危害及處理方法
- 2018-03-08 來源:跑塘快訊作者:wangfan
俗話說“新塘旺三年”,“旺三年”實際上就是新塘底質好,水產養(yǎng)殖動物不容易發(fā)病,所以好養(yǎng)。“老塘”經過多年的積累,有機等在底部形成了很厚的厭氧區(qū),就會大量滋生細菌和寄生蟲,容易導致水產養(yǎng)殖動物發(fā)病,不好養(yǎng)。
一、底泥的危害
1、有害菌之源。由于池塘底部很多時候都是處于嚴重缺氧狀態(tài),加上有很多的有機雜質,這就為有害菌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2、寄生蟲之源。眾所周知,寄生蟲基本上都喜歡臟的環(huán)境,池塘里面的寄生蟲也不例外,池塘底泥就成為了寄生蟲很好的“家”。
3、耗氧之源。據研究白表明,土池塘水產動物耗氧量占30%左右,那還有70%的氧氣去哪里了呢?除了浮游動物、藻類、微生物耗氧外,絕大部分氧氣都被池塘底泥消耗了。
為了更形象直觀的說明池塘底泥的危害,我們取了一個精養(yǎng)草魚池塘三年未清淤的淤泥做了三個小實驗。
實驗一、底泥是害菌之源嗎?
1、取池塘原塘水,然后將純凈水與池塘淤泥混合后靜置后取用,分別做弧菌培養(yǎng)實驗。
2、將池塘原塘水記為“表層”,將有淤泥的純凈水記為“底層”。我們第二天看到的細菌的培養(yǎng)情況如。
分析:觀察弧菌培養(yǎng)皿的細菌,可以看出“底層”培養(yǎng)皿中的細菌數量遠大于“表層”培養(yǎng)皿中細菌數量。可以證明底泥是“有害菌之源”。
實驗二、底泥里的水質指標會怎樣?
1、取池塘原塘水,然后將原塘水與池塘淤泥混合后靜置后取用。
2、分別做簡單的水質指標檢測。
分析:使用簡易測試盒測出的水質指標數據可看出,淤泥混合后的水,“氨氮”指標遠遠高于原塘水的幾倍。
實驗三、底泥是耗氧之源嗎?
我們用清水測得溶解氧為9.13mg/l,放入養(yǎng)殖池塘底泥后測得溶解氧為7.66mg/l,第二天水清后測得溶解氧為4.8mg/l。
分析:清水加入池塘淤泥后溶解氧呈直線下降,除去空氣進入的溶解氧,實際數據應該會更低,不過足以證明池塘底泥會嚴重耗氧。
結果:三個簡單的小實驗即可說明池塘底泥確實影響并威脅水產養(yǎng)殖動物的健康。
二、底泥的處理方法
養(yǎng)殖前:
1、清除過多的淤泥。
2、長時間暴曬,直到底泥曬干、曬開裂,但要注意下面不能有積水。
養(yǎng)殖中:
1、晴天中午多開增氧機(涌浪機、葉輪機)。
2、使用改底產品,使用過程中應注意:
。1)選擇弱氧化性改底產品:徹底氧化、分解有機質,從有害變成有用的肥料。
。2)少用絮凝劑(絮凝劑適合可排污的池塘)。
(3)緩釋劑型:不倒藻、刺激性小。
。4)使用改底產品應注意:少量多次(根據水質和底質情況)。
改底的目的:減少疾病,減少缺氧,穩(wěn)定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