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水排水》“蘇伊士”優(yōu)秀論文(研究類)網(wǎng)絡投票開始啦!
投票時間
2017年7月16日至23日
投票細則
特別注明:此次投票分為研究類論文與工程類論文兩大部分,工程類論文微信投票將于明日開始!
請在備選45篇論文中勾選您認為最為優(yōu)秀的10篇論文,投票下方附有論文摘要及作者簡介,歡迎查閱。
獎項設置
特等獎1篇:獎金8000元/篇
一等獎4篇:獎金3000元/篇
二等獎8篇:獎金1500元/篇
新人獎5篇:獎金800元/篇
附:45篇研究類論文摘要及作者簡介
2016年第1期
BAC濾池水生生物泄漏風險高效控制研究
聶小保1,2,隆院男1,李志宏1,丁立君3,黃廷林2
(1.長沙理工大學 水利工程學院, 湖南 長沙410076; 2.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西北水資源與環(huán)境生態(tài)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陜西西安710055;3.武漢都市環(huán)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武漢430071)
摘要:為實現(xiàn)對BAC濾池水生生物泄漏風險的高效控制,以優(yōu)勢種群之一猛水蚤為對象,提出以增設砂墊層和優(yōu)化氧化劑投加方式為核心的BAC濾池水生生物截留滅活技術,并探討了該技術的作用機理。中試結果表明:氧化劑促進了砂墊層對猛水蚤的攔截,砂墊層攔截則通過延長接觸時間強化了氧化劑的滅活效果。當砂墊層厚度為30 cm、ClO2投加量為0.2 mg/L時,在6~12 m/h濾速范圍內,對猛水蚤的滅活率穩(wěn)定在97.94%以上。該截留滅活技術在砂墊層中完成對猛水蚤的截留滅活,避免了對活性炭層正常運行的干擾,同時實現(xiàn)了對猛水蚤泄漏風險的完全控制。
作者簡介:聶小保(1979-),男,江西新干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飲用水深度處理和水環(huán)境修復研究。
2016年第1期
南方某污水處理廠UNITANK工藝的活性污泥性狀評估
羅雋,周秀秀,林方敏,劉暢
(環(huán)境保護部華南環(huán)境科學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655)
摘要:目前,南方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的進水污染物濃度普遍偏低,受此影響經常出現(xiàn)除污效率偏低、活性污泥性狀不佳等問題,導致出水水質不穩(wěn)定。為此,研究了采用UNITANK工藝的南方某典型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果及活性污泥性狀。該污水處理廠半年平均進水COD、BOD、氨氮、總磷分別為78.1、21.88、11.42、1.63mg/L,平均出水濃度分別為21.0、6.33 、1.34、1.12mg/L,除總磷外其他指標均能穩(wěn)定達到《城鎮(zhèn)污水處理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出水總磷濃度高于1.0 mg/L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上一次污水處理廠停產后對活性污泥系統(tǒng)進行恢復,刻意降低排泥頻率導致磷在活性污泥系統(tǒng)中累積。由于長期碳源不足,污泥的VSS/SS和SVI值都偏低,難以觀測到鐘蟲、累枝蟲和輪蟲,表明污泥系統(tǒng)營養(yǎng)狀況不佳,污泥活性并未處于最佳狀態(tài)。系統(tǒng)內微生物長期處于內源呼吸狀態(tài),污泥很有可能處于老化階段。
作者簡介:羅雋(1983-),男,廣東肇慶人,博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環(huán)境污染防治技術。
2016年第1期
中新生態(tài)城污水庫環(huán)境治理與生態(tài)重建
劉振江1,趙益華1,陶君1,葛銅崗2,尚巍2,黃鵬2,王金麗2,穆瑩2
(1.天津生態(tài)城水務投資建設有限公司,天津 300467;2.國家城市給水排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 300074)
摘要:2009年—2015年對天津市中新生態(tài)城規(guī)劃區(qū)域中部面積為298 hm2的巨大工業(yè)污水庫進行了環(huán)境治理和生態(tài)重建。在治理過程中,采用底泥環(huán)保疏浚和穩(wěn)定固化處理、庫存污水達標處理等措施,實現(xiàn)了污水庫的存量污染物治理;采取湖體蓄水阻鹽控鹽、控制水體外源輸入、導入生態(tài)系統(tǒng)“關鍵種”和先鋒物種及人工誘導方式,建立水域景觀生態(tài)城系統(tǒng)。治理后形成的清凈湖水質得到根本好轉,COD、NH3-N、TN、TP濃度分別由原來的(140~230)、(15~51)、(25~64)、(1.4~6.3)mg/L降至(23~54)、(0.6~0.7)、(1.2~10.8)、(0.1~0.4)mg/L,基本上達到了《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的Ⅳ類水質標準。
作者簡介:劉振江(1976-),男,天津人,碩士,高工,研究方向為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態(tài)修復。
2016年第3期
不同pH值下初沉污泥與二沉污泥厭氧發(fā)酵對比
李曉玲1,彭永臻2,趙劍強1,王彤 1,楊利偉1
(1.長安大學 住建部給水排水重點實驗室,陜西西安 710054;2. 北京工業(yè)大學北京市水質科學與水環(huán)境恢復工程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污水脫氮除磷處理與過程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 100124)
摘要:pH值和發(fā)酵時間是影響污泥發(fā)酵的重要因素。采用序批法分別對初沉污泥和二沉污泥在pH值為5~12時進行發(fā)酵,分析了14d內兩種污泥的發(fā)酵過程。從發(fā)酵產物如SCOD、VFAs、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溶出及氮、磷的釋放等方面系統(tǒng)地對比了兩種不同性質污泥的產物溶出過程及溶出率。結果表明:堿性條件明顯有利于SCOD和VFAs的溶出,且SCOD在發(fā)酵前期迅速溶出,初沉污泥最佳發(fā)酵條件為pH值=9,發(fā)酵時間=9.5d,二沉污泥最佳發(fā)酵條件為pH值=10、發(fā)酵時間=7.5d;初沉污泥能在較短時間內溶出大量VFAs,因此在初沉污泥足量的條件下單一利用初沉污泥發(fā)酵是最有效快捷的獲取污泥內碳源的方式;穩(wěn)定后pH=10時二沉污泥發(fā)酵溶出SCOD的量671.9mgSCOD/gVSS,高于初沉污泥的501.6 mgSCOD/gVSS,但氮、磷的釋放率也遠高于初沉污泥(二沉污泥為52.8 mgNH4+-N/gVSS、13.2mgPO43--P/ gVSS,初沉污泥為21.8 mgNH4+-N/gVSS、3.6 mgPO43--P / gVSS);二沉污泥發(fā)酵溶出的大量氮、磷會嚴重加大后續(xù)生物處理系統(tǒng)的處理負荷,因此為減小影響并結合兩種污泥各自的發(fā)酵特點,建議利用混合污泥發(fā)酵來獲取內碳源,且較優(yōu)條件為pH=10、發(fā)酵時間為8d。
作者簡介:李曉玲(1986-),女,青海西寧人,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污泥資源化及污水生物處理技術
2016年第3期
超聲預處理強化混凝處理低溫低濁水的中試研究
楊家軒1,2,馬軍1,2,王艷杰32,武道吉3,曹平4,李爽5,韓偉5
(1.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城市水資源開發(fā)利用<北方>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黑龍江 哈爾濱150090;2.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城市水資源與水環(huán)境國家重點實驗室,黑龍江 哈爾濱150090;3. 山東建筑大學市政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濟南250101;4. 淮南首創(chuàng)水務公司,安徽淮南232003;5. 北京首創(chuàng)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28)
摘要:低溫低濁水處理一直是我國北方水廠冬季寒冷時期所面臨的一大難題。以冬季低溫低濁河流水為研究對象,以中試超聲波處理器為研究平臺,考察了超聲預處理技術對混凝的強化效能。結果表明,超聲預處理技術對混凝工藝具有一定的強化作用,其中混凝劑投加點對混凝效果有明顯影響,在超聲預處理后的某一時間范圍內投加混凝劑的效果最優(yōu),而超聲波裝置之前投加混凝劑是不可取的。
作者簡介:楊家軒(1984-),男,河南鄲城人,博士研究生,從事給水處理技術研究。
2016年第3期
基于詳細水力模型的重慶市排水防澇規(guī)劃
毛緒昱1,黃麗萍1,楊森2,程吉建1
(1.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重慶 400020;2.宜水環(huán)境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200040)
摘要:先進的GIS信息處理和詳細模型分析為重慶市排水防澇規(guī)劃的編制提供了強大的科學依據(jù)。最富有挑戰(zhàn)的模型范圍包括269 km2的都市核心區(qū),16個流域的全流域管網(wǎng)精細水文水力模型。模型通過一維、二維耦合,模擬分析了各種地形地貌、管網(wǎng)特征、城市發(fā)展和水文氣象,從系統(tǒng)宏觀和局部揭示了都市核心區(qū)的排水能力局限性和內澇風險成因。模型評估結果支撐了因地制宜的系統(tǒng)性工程規(guī)劃,包括傳統(tǒng)管渠及調蓄設施、雨水控制及資源化利用、超標泄流路徑和非工程措施等。
作者簡介:毛緒昱(1980-),男,河南信陽人,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市政給水排水設計工作。
2016年第3期
小區(qū)給水管網(wǎng)調壓減漏技術研究
劉恩華1,許剛2,程偉平1
(1.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2.廣州市自來水公司)
摘要:針對南方G市某小區(qū)給水管網(wǎng)漏損率居高不下,在該小區(qū)建立了PMA(壓力管理區(qū))試驗區(qū),并搭建了一整套壓力控制系統(tǒng),開展了調壓減漏的技術研究。采用了壓力交替調控的運行方案評估壓力控制對漏損控制的效果,有效排除了季節(jié)、天氣、節(jié)假日等隨機因素對漏損評估結果的干擾。長時間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概率分析表明,在保障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合理降低管網(wǎng)運行壓力能夠有效地減少漏損。
作者簡介:劉恩華(1989-),男,山東煙臺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給排水管網(wǎng)信息化。
2016年第5期
曝氣炭砂濾池對消毒副產物三氯乙醛的控制作用
蔡廣強1,傅學敏2,劉麗君1,盧小艷1,張金松1,曲瑩1,劉嘉祺1
(1.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518031;2.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深圳研究生院,廣東深圳 518055)
摘要以我國南方某水源水為研究對象,考察曝氣炭砂濾池對消毒副產物三氯乙醛(CH)的控制作用,并與普通炭砂濾池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表明,與普通炭砂濾池相比,曝氣炭砂濾池對濁度、CODMn、UV254、DOC的去除率分別提高了1.10%、1.73%、4.58%、4.38%,同時出水溶解氧提高了0.43 mg/L;在外加較高濃度CH的情況下,曝氣和普通炭砂濾池對CH的去除率均在99%以上,說明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足以滿足對CH的去除;曝氣碳砂濾池對三氯乙醛生成勢(CHFP)的去除率比普通炭砂濾池提高了4.80%。
作者簡介:蔡廣強(1990-),男,河南蘭考人,碩士,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飲用水保障技術研究。
2016年第5期
藻類對搖蚊幼蟲生成消毒副產物的影響規(guī)律
孫興濱1,李艷朋2,宋弼堯3,胡陽4,倪慧珊5,袁婷6
(東北林業(yè)大學 林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1040)
摘要:以搖蚊幼蟲和銅綠微囊藻胞內有機物(IOM)為研究對象,考察在不同銅綠微囊藻和搖蚊幼蟲濃度、氯胺投加量、反應時間、pH值和溫度等條件下消毒副產物的生成規(guī)律。結果表明,當銅綠微囊藻或搖蚊幼蟲單獨存在時,消毒副產物生成量都很少,最大值不超過1.3 μg/L;當二者共存時,氯胺消毒副產物生成量均有明顯增加,但變化趨勢卻有所不同。隨著TOC濃度的不斷增大,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消毒副產物,如三氯甲烷(TCM)和三氯乙酸(TCAA)的生成量逐漸增加,水合氯醛(CH)和二氯丙酮(DCP)生成量則是先增加再降低。隨著氯胺投量的增加,TCM、DCAN(二氯乙腈)、CH、DCP、二氯乙酸(DCAA)和TCAA都逐漸增加。CH和DCP生成量隨反應時間的延長先增加后減少,在48 h時生成量最多。pH值的增大有利于增加TCM和TCAA的生成量。DCAN生成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少,CH和DCP生成量在20℃時出現(xiàn)最大值,分別為1.43和1.22μg/L。
作者簡介:孫興濱(1970-),男,山東寧陽人,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水處理技術研究。
2016年第7期
水力停留時間對海綿填料CANON反應器性能的影響
付昆明,周厚田,左早榮,王會芳,仇付國
(北京建筑大學環(huán)境與能源工程學院 城市雨水系統(tǒng)與水環(huán)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44)
摘要:以片狀海綿作為CANON反應器的填料,通過接種CANON污泥,采用人工配制高氨氮廢水為進水,研究了水力停留時間(HRT)對生物膜CANON反應器去除TN及短程硝化的影響。控制反應器的HRT分別為5、7、9 h,研究發(fā)現(xiàn):當HRT=5 h時系統(tǒng)的短程硝化穩(wěn)定性能較佳,但對TN的去除率、去除負荷分別只有32.02%、0.689 kg/(m3·d);當HRT=7 h時,反應器的短程硝化穩(wěn)定性能較佳,且對TN的去除率、去除負荷分別可達58.05%、0.863 kg/(m3·d);當HRT=9 h時,反應器對TN的去除率、去除負荷分別為73.96%、0.854 kg/(m3·d),但短程硝化穩(wěn)定性能不佳。對于片狀海綿反應器而言,HRT越短則短程硝化效果越穩(wěn)定。
作者簡介:付昆明(1981-),男,山東莒南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水處理技術。
2016年第7期
MBR工藝可持續(xù)性能量化評價
郝曉地,李季,曹達啟
(北京建筑大學 城市雨水系統(tǒng)與水環(huán)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可持續(xù)污水處理技術研發(fā)中心,北京100044)
摘要:可持續(xù)是未來污水處理技術發(fā)展的核心內容。特別是在涉及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xié)定》落槌后,能源消耗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可持續(xù)工藝發(fā)展的未來。在此情形下,有必要對國內外備受爭議的膜生物反應器(MBR)技術進行量化評價,以考察其優(yōu)、缺點之間的綜合(經濟、社會、環(huán)境)效益,即對其可持續(xù)性能進行評價。在建立MBR工藝可持續(xù)性能評價指數(shù)(SI)計算模型的基礎上,系統(tǒng)闡述并分析SI指數(shù)涉及的工藝投資與運行費用、工藝運行效果及其穩(wěn)定性、工藝資源回收與利用程度等三方面內容及其相關參數(shù)。模型計算結果揭示,在常規(guī)情況下MBR工藝的可持續(xù)性能還不及傳統(tǒng)工藝。換言之,MBR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種可持續(xù)性工藝。究其原因,主要是過高能耗與運行成本完全掩蔽了其在良好出水水質與緊湊占地方面的優(yōu)勢。
作者簡介:郝曉地(1960-),男,山西柳林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污水生物脫氮除磷技術、污水處理數(shù)學模擬技術、可持續(xù)生物技術等。
2016年第9期
厭氧好氧工藝中微生物強化原位污泥減量機理
朱佳1,宋云龍2, 張金松2,邵明非2,鄧仁健2
(1.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 建筑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廣東 深圳 518055; 2.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廣東深圳518055)
摘要:利用靜態(tài)試驗研究了微生物菌劑對活性污泥水解酸化的強化作用,發(fā)現(xiàn)菌劑組的pH值明顯降低,其上清液中的有機物(如SCOD、TP、TN、氨氮、蛋白質、多糖)和金屬離子(如Na、K、Ca、Mg、Fe等)含量明顯升高,菌劑組液相中乙酸和丙酸的最大累積量分別為空白組的4.87倍和5.73倍。依托模擬羅芳污水廠運行工況的A/O中試裝置考察了微生物強化污泥減量效果,并研究了微生物強化對中試系統(tǒng)理化性質的影響。沿程組分分析顯示菌劑組沿程各區(qū)的MLVSS/MLSS值均低于空白組,活性污泥中有機質含量明顯降低;菌劑組厭氧區(qū)單位質量污泥對應的SCOD、TP、TN、氨氮、蛋白質和多糖含量較空白組高出18%~57%不等,微生物強化增強了活性污泥代謝活性,菌劑組的維持代謝SOUR和內源呼吸SOUR均高于空白組?梢,微生物強化污泥減量技術通過強化污泥溶胞和隱性增長實現(xiàn)污泥減量的目的。
作者簡介:朱佳(1965-),女,吉林蛟河人,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污水處理及其資源化研究。
2016年第9期
再生活性炭在太湖流域某水廠中的應用實踐
蔣福春1,董堅1,華偉1,張陽凱1,徐峰2,陶輝2
(1.蘇州市自來水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215002;2.河海大學 環(huán)境學院,江蘇 南京210098)
摘要:在運行近3.5年后,太湖流域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藝的某水廠對一格炭池中的活性炭進行了熱再生,并對比研究了再生活性炭的應用情況。經熱再生后活性炭的碘值、亞甲藍值和比表面積的恢復率分別達到85.9%、98.6%和87.7%,但活性炭強度下降了7.0%。在運行的前1年,再生活性炭的碘值、亞甲藍值等吸附性能指標下降較快,分別下降了46.2%和41.5%,運行兩年后其碘值和亞甲藍值恢復至再生前的水平。再生活性炭經4周后即可完成掛膜過程,炭上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分別達到186 nmolP/g和30.3 U/g;掛膜結束后炭上生物量略小于舊炭,但微生物活性與舊炭的一致。再生活性炭對氨氮的去除效果與舊炭類似,出水氨氮一般在0.1 mg/L以下。在運行前期,再生活性炭出水CODMn含量低于1.5 mg/L,明顯優(yōu)于舊炭;但運行兩年后出水CODMn與舊炭接近。
作者簡介:蔣福春(1979-),男,黑龍江綏化人,碩士,高級工程師,從事供水技術研究和管理工作。
2016年第9期
生物活性炭與臭氧/活性炭工藝控制DBPs前體物比較
何嘉莉,張曉娜,陳麗珠,劉清華
(東莞市東江水務有限公司,廣東 東莞 523000)
摘要:通過比較生物活性炭工藝和臭氧/活性炭工藝去除消毒副產物前體物的性能,分析了經兩種工藝處理后生成消毒副產物的風險。結果表明:生物活性炭工藝和臭氧活性炭工藝對TOC和UV254均有去除效果,但臭氧/活性炭工藝遠優(yōu)于生物活性炭工藝。生物活性炭工藝對三鹵甲烷前體物去除率可達25%以上,而臭氧活性炭工藝的去除效果更為顯著,去除率在40%以上,且以活性炭濾池去除為主。經加氯消毒后,臭氧/活性炭工藝出水三氯甲烷和三氯乙醛的生成量比生物活性炭工藝都有所降低。因此,臭氧/活性炭工藝相比于生物活性炭工藝更能有效降低生成消毒副產物的風險。
作者簡介:何嘉莉(1988-),女,廣東東莞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給水處理。
2016年第9期
紫外/真空紫外反應器對磺胺類抗生素的去除研究
王琛1,李夢凱1,閻榮雷2,趙曉輝2,強志民1
(1.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飲用水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2.鄭州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供水管理中心)
摘要:分別采用無臭氧與產臭氧的低壓汞燈作為紫外光源構建紫外反應器,對比紫外(UV)和紫外/真空紫外(UV/VUV)兩種處理方式對七種磺胺類抗生素混合溶液的處理效果,并考察了磺胺初始濃度、天然有機物和處理流量對UV/VUV去除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當每種磺胺初始濃度為20 μg/L、處理流量為0.18 m3/h、燈管輸入功率為120 W時,單獨UV僅對三種抗生素(磺胺噻唑、磺胺甲二唑和磺胺甲惡唑)的去除率>70%,而由于額外的羥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UV/VUV對七種磺胺類抗生素的去除率均接近100%。初始磺胺濃度增加或天然有機物的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UV/VUV的處理效果。降低處理流量可以有效提高UV/VUV對磺胺的去除率,但同時也會增加能耗。當流量為0.18 m3/h時,UV/VUV去除各磺胺的單位電能消耗(EEO)值在0.55~0.80 kW·h/(m3·order)之間,遠小于UV處理。此研究表明,在達到相同去除效果下,UV/VUV比UV能耗更低,適用于小規(guī)模分散式供水系統(tǒng)中高效去除微量有機污染物。
作者簡介:王。1991-),男,山東濟寧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飲用水處理中的紫外高級氧化技術。
2016年第11期
智能化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專家系統(tǒng)的研究
李激1,2,鄭凱凱2,王燕2,施漢昌1
(1.清華大學 環(huán)境學院,北京100084;2.江南大學 環(huán)境與土木工程學院,江蘇 無錫214122)
摘要:針對我國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和改善運行管理的迫切需求,研發(fā)了“智能化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專家系統(tǒng)”。該專家系統(tǒng)具有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故障查詢和出水水質超標原因推理兩大功能,包括了污水處理、污泥處理、沼氣處理凈化與處置利用、臭氣處理、電氣及自動化、理化分析和安全管理與職業(yè)健康七個方面的專業(yè)知識與經驗。專家系統(tǒng)已在多個污水處理廠得到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為污水處理廠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的要求,使出水水質穩(wěn)定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提供技術支撐。
作者簡介:李激(1970-),女,江蘇無錫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污水處理原理與技術。
2016年第11期
高效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脫氮特征及EPS分層特性
王衫允1,賈方旭2,靳鵬飛2,高夢佳2,馬斌2,彭永臻1,2
(1.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城市水資源與水環(huán)境國家重點實驗室,黑龍江 哈爾濱150090;2.北京工業(yè)大學水質科學與水環(huán)境恢復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100124;3.北京工業(yè)大學北京市脫氮除磷處理與過程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100124)
摘要:考察了處理低氨氮廢水的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的脫氮特征、分層EPS組分及三維熒光光譜特性。結果表明,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表現(xiàn)出高效厭氧氨氧化活性,對NH4+-N和NO2--N的平均降解速率分別為0.14和0.15 g/(gVSS·d),去除率為80.1%和97.0%;對TN的去除率為65.8%;該過程伴隨N2O的產生和短時積累,峰值濃度為0.92 mg/L,占TN轉化率的2.52%;另外,pH值能指示厭氧氨氧化反應的終點。對分層EPS組分的分析可知,蛋白質為所有EPS層的主要成分,達226.9 mg/gVSS,占EPS總量的58.9%;絕大部分EPS為TB-EPS,占EPS總量的77.1%。三維熒光光譜顯示還說明蛋白質主要為酪氨酸和色氨酸,兩者在TB-EPS中的熒光強度分別為165.5和46.1 AU/( mgC· L)。該研究結果可為今后厭氧氨氧化污泥顆;难芯刻峁├碚撘罁(jù)。
作者簡介:王衫允(1986-),女,河北安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厭氧氨氧化生物自養(yǎng)脫氮研究。
2016年第11期
一體流化床反應器處理啤酒廢水的研究
李慧莉1,龍志強1,蔡錦瀟2,李江堯1,原文凱1
(1.蘭州理工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甘肅 蘭州730050;2.福建省沿海建筑設計院,福建 福州350000)
摘要:采用一體內循環(huán)生物流化床反應器處理青島啤酒廠的生產廢水。在溫度為(20±2.5) ℃、進水pH值為5~6.2的條件下,反應器穩(wěn)定運行26 d,運行期間監(jiān)測了進出水COD、氨氮、濁度等參數(shù)。結果表明,反應器對COD的去除率為88%~98.46%;對氨氮的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最高可達91.41%;對濁度的去除率為84%~99%;容積負荷最佳值為0.63 kgCOD/(m3·d);污泥負荷最高可達1.37 kgCOD/(kgMLSS·d),最佳值為0.47 kgCOD/(kgMLSS·d);曝氣量以0.3~0.4 m3/h為最佳。反應器運行階段,在沉淀區(qū)可形成8~10 cm厚的污泥層,污水進入此區(qū)域與很高體積濃度的粗粒絮體接觸,形成一個微型澄清池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可使出水濁度穩(wěn)定在100 NTU以內,最低可達2.1 NTU,反應器運行穩(wěn)定后對濁度的去除率高達99%。整個運行期間,反應器出水水質達到城鎮(zhèn)二級污水處理廠一級標準。
作者簡介:李慧莉(1970- ),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水污染控制與固廢處理技術。
2016年第13期
高時變化系數(shù)下某小城鎮(zhèn)污水廠的沉淀池改造
李志華,張慶珮,楊振鼎,郭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環(huán)境與市政工程學院西北水資源與環(huán)境生態(tài)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055)
摘要:結合某小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探討了在高時變化系數(shù)下,通過在曝氣池和沉淀池之間安裝虹吸管來降低沉淀池水力波動的辦法。監(jiān)測了改造前后沉淀池和曝氣池的水力特性變化及曝氣池污泥的呼吸特征。結果表明:改造將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時間(HRTS)波動范圍由2.2~6.3 h縮短為2.7~4 h,沉淀池表面負荷波動范圍由0.5~1.4 m3/(m2·h)變?yōu)?.8~1.1m3/(m2·h);改造后,曝氣池的水力停留時間(HRTA)由9.6~26.5 h變?yōu)?1.5~18h。曝氣池污泥呼吸特性表明,改造后的污泥更為穩(wěn)定;自養(yǎng)菌比呼吸速率從改造前的(2.9±1.2) mgO2/(gVSS·h)變?yōu)楦脑旌蟮模?.7±1.3) mgO2/(gVSS·h),提高了約27%;異養(yǎng)菌平均比呼吸速率與改造前相同,為4.7 mgO2/(gVSS·h),但其波動范圍由改造前的2.4~8.5 mgO2/(gVSS·h)縮小為3.8~5.5 mgO2/(gVSS·h)。
作者簡介:李志華(1976-),男,湖南郴州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污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2016年第13期
污染飲用水源預處理技術及其節(jié)能運行研究
劉宏遠1,邢嵐英1,朱海濤2,沈偉民2,田孝禾1
(1.浙江工業(yè)大學 建筑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4;2.嘉興市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浙江 嘉興 314000)
摘要:為有效解決污染飲用水源(尤其是低溫期氨氮)處理問題,進行了火山巖曝氣生物濾池預處理技術及其節(jié)能運行研究。在氣水比為1:1,進水氨氮為1.88~2.63mg/L時,BAF采用間歇曝氣方式能夠和連續(xù)曝氣方式一樣使出水氨氮濃度小于《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0.5mg/L的限值。綜合考慮相關因素,在常溫期(水溫≥10℃)最佳曝氣方式為曝氣0.5h、停止曝氣1h,每天可以節(jié)約2/3的曝氣量;在低溫期(水溫<10℃)最佳曝氣方式為曝氣0.5h、停止曝氣0.5h,每天可以節(jié)約1/2的曝氣量。此外,BAF對CODMn、亞硝酸鹽氮和濁度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作者簡介:劉宏遠(1971-),男,重慶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微污染飲用水處理及膜法水處理技術。
2016年第13期
常規(guī)工藝對硅藻的處理效能研究
楊麗琴1,陶益1,汪義強2,3,易利翔2,楊頌2,王梅芳2,王長平2,張錫輝1
(1.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深圳市環(huán)境微生物利用與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廣東深圳518055;2.深圳市深水寶安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518000;3.深圳市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31)
摘要:近年來我國多座水廠出現(xiàn)因季節(jié)性硅藻暴發(fā)而引發(fā)的砂濾池堵塞、甚至停止供水的問題,但關于水廠常規(guī)處理工藝去除硅藻的研究卻少見報道。為此,以南方濕熱地區(qū)Z水廠為研究對象,調研了年際周期內其原水及各工藝單元中硅藻種類及數(shù)量變化,分析了各處理單元對硅藻的去除效果。結果表明,Z水廠共檢出尖針桿藻等硅藻11種,12月—次年2月和5月—6月是硅藻暴發(fā)的高風險期,期間尖針桿藻數(shù)量高達(0.6~1.8)×106 個/L,尺寸為100~300μm。預氧化和混凝沉淀工藝是去除硅藻的主要工藝單元,其對硅藻的去除率占總去除率的65%以上;厥账泄柙鍞(shù)高達(5.0~7.2)×106 個/L,高藻期間回流會顯著增加水廠的除藻負荷。
作者簡介:楊麗琴(1987-),女,四川廣安人,碩士,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高藻原水處理技術。
2016年第13期
新型立體渦輪雨水口試驗研究與工程示范
張顯忠1,2
(1.同濟大學 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200092;2.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上海 200125)
摘要:通過對上海市雨水口應用現(xiàn)狀調查,分析了雨水口堵塞的危害,提出了新型雨水口研究的必要性。結合試驗研究及峨山路示范工程相關數(shù)據(jù),得出了新型雨水口的相關參數(shù),并進行了相關數(shù)據(jù)總結,為解決雨水口防堵及實現(xiàn)快速入流、改善城市暴雨積水狀況提供解決思路,可為相關工程提供一定的參考。
作者簡介:張顯忠(1983-),男,安徽六安人,博士研究生,高工,主要從事市政排水工程及海綿城市領域的設計與研究工作。
2016年第13期
基于水力模型的城市排水干渠排澇流量計算方法
肖君健1,羅強2,羅文兵3
(1.湖北省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湖北 武漢 430071;2.武漢大學 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430072;3.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湖北 武漢 430010)
摘要:針對城市排水干渠既承接上游山區(qū)洪水,又沿途接納城市雨水管道澇水的特性,以湖北省黃石市某排水干渠為例,提出了城市干渠排澇流量計算模型。模型將城市干渠匯水區(qū)域劃分為山地子排區(qū)和城市子排區(qū),在子排區(qū)層面分別利用單位線法(山區(qū))和MIKE SWMM模型(城區(qū))建立暴雨徑流模型,然后在共同的排水通道(城市干渠)層面建立了MIKE11水動力學模型。該模型既考慮了山洪以溝渠為主要排水方式的特點,又考慮了城區(qū)澇水以雨水管網(wǎng)為主要排水方式的特點,同時可以模擬排水干渠下游受頂托的情況。相對于傳統(tǒng)的單位線法,水力模型法計算的徑流總量大、峰值流量小、峰現(xiàn)時間早。該研究可為城市排水干渠排澇流量計算方法的選擇及其合理取值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肖君。1989- ),男,湖北宜昌人,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排水治澇防洪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6年第13期
某內陸核電廠常規(guī)島冷卻塔配置優(yōu)化及選型分析
程道倉
(深圳中廣核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摘要:根據(jù)核電機組對常規(guī)島冷卻塔冷卻能力的要求,某內陸核電廠采用常規(guī)冷卻塔所需要的冷卻面積達22 000 m2。一機一塔若采用常規(guī)冷卻塔,面臨冷卻介質難以穿越塔下雨區(qū)到達塔內中部區(qū)域的技術瓶頸;一機兩塔又面臨造價和用地等方面的壓力。針對上述問題,提出采用改變填料支撐方式的懸吊式布置、改變冷卻塔配風方式的高位收水冷卻塔和改進換熱方式的雙背壓凝汽器以及它們之間的組合等解決方案,并采用年最小費用法對上述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得出不同組合方式下的最優(yōu)方案,分別給出單背壓和雙背壓機組的冷卻塔配置方案。提供了一個經濟合理的循環(huán)供水系統(tǒng)供業(yè)主方選擇采用,這對其他核電廠大型冷卻塔的設計和優(yōu)化具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程道倉(1973-),男,安徽六安人,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核電廠給排水技術及工程經濟的設計和理論研究。
2016年第15期
化學調質污泥深度脫水過程及其潛在影響研究
王碩1,2,3,陳曉光1,楊敘軍4,宋聯(lián)4,朱葛4,梁晉杰4,李激1,2,3
(1. 江南大學 環(huán)境與土木工程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2. 江蘇省厭氧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江蘇 無錫 214122;3.江蘇高校水處理技術與材料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江蘇 蘇州 215009;4. 無錫國聯(lián)環(huán)?萍脊煞萦邢薰,江蘇 無錫214131)
摘要:分別依次投加定量的氯化鐵(FeCl3)、生石灰(CaO)和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對污水處理廠濃縮池污泥進行調理,通過測試污泥的沉降速率、比阻、粒徑、zeta電位、胞外聚合物和脫水液水質等指標,考察不同脫水藥劑對污泥形態(tài)和脫水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FeCl3的混凝作用使污泥顆粒更小更密實;投加CaO能夠在污泥內部形成新的礦物相和剛性結構,構建污泥脫水骨架,同時形成的堿性條件使鐵離子形成膠體羥基聚合物而強化混凝效果;陽離子聚丙烯酰胺則可以明顯增加污泥絮體粒徑。污泥緊密結合型胞外聚合物脫落后釋放部分束縛水,增強了污泥脫水性能,使污泥脫水效率明顯提高。但是采用CaO作為污泥脫水藥劑引起的破壁作用可導致脫水濾液水質惡化,大量難降解有機物等污染物回流至污水處理廠會對其正常運行造成不利影響。
作者簡介:王碩(1984-),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污水生物處理、污泥處理處置及膜分離技術。
2016年第15期
含Cu2+工業(yè)廢水對Orbal氧化溝的沖擊影響以及調控
翟俊1,徐長健1,張子璇2,黎小廷1,巫林林1
(1. 重慶大學 三峽庫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400045;2.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重慶 400700)
摘要: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法處理污水過程中的主體,但在受到含有Cu2+的工業(yè)廢水沖擊時,經常會引起活性污泥中毒,影響污水廠的出水水質。針對這一現(xiàn)象,利用同比例縮小的Orbal氧化溝中試模型來考察在受到含有Cu2+的工業(yè)廢水沖擊時,污泥活性以及出水水質的變化。結果表明:當Cu2+= 8mg/L時,沖擊8h系統(tǒng)不受影響;當Cu2+=10、12mg/L時,污泥活性受到抑制,至32h時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最小,分別為9.2、7.8 mgO2/(gMLVSS·h),TN去除率分別為78.21%、44.58%。 在Cu2+=10mg/L、回流比(R)=100%時,系統(tǒng)不受影響。在Cu2+=12mg/L、R為 100%和110%兩種情況下,活性污泥均受到抑制;至40h時污泥的SOUR最小,分別為8.7、8.8 mgO2/(gMLVSS.h),對 COD、TN、TP的去除率分別降至75.38%、48.82%、31.94%和74.81%、50.96%、45.29%?梢,在同一沖擊情況下,增加污泥回流比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Cu2+沖擊對系統(tǒng)的不利影響。
作者簡介:翟。1977-),男,江蘇溧陽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廢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綠色建筑節(jié)水及 廢水資源化利用、水資源保護等
2016年第15期
高級厭氧消化污泥深度脫水調理技術優(yōu)化研究
張辰,譚學軍,王磊,王逸賢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要:研究了高級厭氧消化處理對污泥脫水性能的影響以及不同調理條件下高級厭氧消化污泥的深度脫水效果,優(yōu)選了適用于高級厭氧消化污泥的深度脫水調理技術。結果表明,經高級厭氧消化處理后污泥的有機物含量降低,顆粒粒徑變小,脫水性能變差;對于高級厭氧消化污泥,采用石灰單獨調理、石灰與鐵鹽復合調理均無法實現(xiàn)板框壓濾深度脫水,而采用石灰與PAM復合調理、鐵鹽與PAM復合調理則可實現(xiàn)深度脫水,脫水泥餅含水率可降至60%以下.因此,已有深度脫水設施在處理高級厭氧消化污泥時,需要對調理方式進行調整。
作者簡介:張辰(1964-),男,上海人,教授級高工,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勘察設計大師,長期從事給排水工程設計工作。
2016年第15期
馬頭崗污水廠精確曝氣系統(tǒng)的實施及應用效果
李升1,胡曉東2,許飛飛1,曹莎莎1
(1.鄭州市污水凈化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45;2.上海昊滄系統(tǒng)控制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上海 200232)
摘要:精確曝氣系統(tǒng)是一種結合了基于活性污泥數(shù)學模型的需氣量計算和鼓風機-閥門聯(lián)調技術,用于在污水處理過程中通過按需供、配氣來穩(wěn)定出水水質達標排放的解決方案。在馬頭崗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實施精確曝氣的過程中,通過合理調節(jié)兩種鼓風機的并網(wǎng)運行模式、優(yōu)化溶解氧控制分區(qū)和儀表配置、優(yōu)化溶解氧目標設定值,制定了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以應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特殊情況。經過近1年的投運,精確曝氣系統(tǒng)運行效果穩(wěn)定,實現(xiàn)了從鼓風機供氣到各個支管配氣的全自動控制,生化池溶解氧得到了穩(wěn)定控制,在節(jié)省大量人力的情況下穩(wěn)定了出水水質。
作者簡介:李升(1983-),男,河南南陽人,本科,設備部副部長,主要從事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管理工作。
2016年第15期
坡岸截留強化處理設施對農業(yè)面源污染物的去除
李懷正1,陳珂莉1,危忠2,王衛(wèi)剛1
(1.同濟大學長江水環(huán)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對坡岸截留強化處理設施處理農業(yè)面源污染開展了中試研究。結果表明,坡岸截留強化處理設施中基質有效高度增加30 cm會使COD、TN的去除率分別增加7.28%、10.65%,但是對TP、SS的去除率增加不明顯;而在坡岸截留強化處理設施中種植較長根系的植物使其攔截、吸附有機物和氮、磷的作用加強,對COD、TN、NH4+-N、TP的去除率分別增加了11.72%、18.91%、17.71%、30.18%,但是對SS的去除率增加不明顯;坡岸截留強化處理設施在長為3.3 m、基質高度為60 cm、砂土高度為20 cm、種植金雞菊的條件下,對徑流污染物的凈化效果較好,對COD、TN、NH4+-N、TP的去除率分別為46.94%、59.28%、65.43%、83.58%。
作者簡介:李懷正(1962-),男,上海人,碩士,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面源污染控制及河道整治技術。
2016年第17期
SMP與EPS分子質量分布對污泥可濾性的影響
閆立娜1,王朝朝2,李思敏2,唐鋒兵2,張凱2,李軍3
(1. 河北工程大學 研究部,河北 邯鄲 056038;2. 河北工程大學 城市建設學院,河北 邯鄲 056038;3. 北京工業(yè)大學 建筑工程學院 北京 100124)
摘要:采用脫氮除磷膜生物反應器(UCT-MBR)工藝處理冀南地區(qū)市政污水,考察了不同污泥齡(SRT)條件下(SRT由10 d增加至45 d)膜池污泥溶解性微生物產物(SMP)與胞外聚合物(EPS)的分子質量(MW)分布特性對污泥可濾性的影響,并采用SPSS軟件對SMP、EPS的不同分子質量組分污泥可濾性的相關性進行了深入分析。結果表明:SMP、EPS的糖類與蛋白類組分呈雙峰式分布,以MW <1 KDa與>100 ku的為主,并且隨著SRT的延長呈增加的趨勢;SPSS相關性及偏相關分析結果顯示,SMP中>100ku的糖類組分(SMPc>100ku)濃度對總修正污染指數(shù)(TMFI)的影響最大,且呈現(xiàn)良好的線性正相關性,可將其作為污泥可濾性的指示因子;同時SMP中<1ku的糖類組分濃度(SMPc<1ku)、EPS中>100ku糖類組分濃度(EPSc>100ku)分別對MFIsol、MFIss的影響最大,可以分別作為兩者的指示因子。
作者簡介:閆立娜(1986-),女,河北遵化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污水處理技術與資源化。
2016年第17期
淡化海水進入水泥砂漿內襯管后的水質化學穩(wěn)定性
李曉敏1,汪雋1,陳超1,張曉健1,王洋2
(1.清華大學 環(huán)境學院,北京 100084;2.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2)
摘要:淡化海水由于氯離子濃度高,堿度低而具有侵蝕性,在進入供水管網(wǎng)前一般需進行礦化來提高硬度和堿度;使用有內襯的管網(wǎng)輸送也可以進一步減輕其侵蝕危害。利用水泥砂漿內襯管搭建管段模擬反應器,測試了不同條件下淡化海水在其中長時間輸送時的水質變化。結果表明,對于未礦化和礦化后的淡化海水,運行前5d管段反應器內水的pH值、總堿度、溶解性SiO2均顯著升高,之后下降,后15d基本平衡。未礦化水在管段反應器停留時其鈣離子濃度(以CaCO3計)在初期從1mg/L急劇升高到50mg/L,礦化水則從50mg/L降低到10mg/L左右,后期都達到基本相同的平衡濃度,鎂離子濃度基本保持不變,在1-5mg/L之間。礦化水加氯組和不加氯組的TOC均是初期較高,而后呈下降趨勢,加氯組的TOC濃度高于不加氯組。兩組均出現(xiàn)鋁嚴重超標現(xiàn)象,鐵濃度維持在0.3mg/L上下,鉻僅初期超標。因此建議使用水泥砂漿內襯管輸送淡化海水之前,需要通水沖洗4~5d以使水質達到穩(wěn)定。
作者簡介:李曉敏(1991-),女,山東日照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給水管網(wǎng)水質化學穩(wěn)定性控制理論與技術。
2016年第17期
低壓無清洗浸沒式直接超濾工藝中試研究
唐小斌1,梁恒1,瞿芳術1,丁安1,李星2,陳杰3,李圭白1
(1.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市政環(huán)境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90;2.北京工業(yè)大學 建筑工程學院,北京100124;3.海南立升凈水科技實業(yè)有限公司,海南 ?571126)
摘要:以某農村水庫水為研究對象,系統(tǒng)地研究了低壓(6.5 kPa)無清洗浸沒式直接超濾工藝長期連續(xù)運行的通量穩(wěn)定性和凈水效能。結果表明:低壓浸沒式直接超濾系統(tǒng)在無清洗條件下可以長期連續(xù)穩(wěn)定運行,穩(wěn)定通量為6~7 L/(m2·h),跨膜壓差(TMP)為3.5×10 12 m-1;三維熒光光譜分析表明系統(tǒng)對SMP的去除效果最佳,對酪氨酸類蛋白質的去除效果次之,對腐殖質的去除效果最差;出水濁度、CODMn、UV254、DOC和氨氮濃度分別為0.03~0.05 NTU、0.8~1.2 mg/L、0.018~0.023 cm-1、1.07 mg/L和0.20 mg/L以下,而細菌和總大腸菌群均未檢出,出水水質滿足《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這為低壓無清洗浸沒式直接超濾工藝在農村的推廣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
作者簡介:唐小斌(1986-),男,四川廣安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超濾膜技術在飲用水安全保障中的應用。
2016年第17期
水文模型法輔助低影響開發(fā)方案設計案例探討
任心欣1,湯偉真1,李建寧2,王舉3
(1.深圳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深圳 518028;2.遂寧市河東新區(qū)建設局,四川 遂寧 62900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環(huán)境與市政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55)
摘要:通過構建建設項目低影響開發(fā)水文模型進行模擬評估,能較好地評價低影響開發(fā)設計方案的合理性,輔助優(yōu)化方案設計。以遂寧市某建筑與小區(qū)低影響開發(fā)設計方案模擬評估為例,采用SWMM5.1構建水文模型,以多種設計降雨條件作為輸入,評估不同降雨工況下設計方案的水文效應,并提出方案優(yōu)化措施,可為基于模型的低影響開發(fā)方案的設計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任心欣(1981-),女,碩士,高級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注冊咨詢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低影響開發(fā)雨水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水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排水防澇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
2016年第17期
基于XDLVO理論的超濾膜污染機理研究
張冬1,董岳1,周東菊2,林濤2,陳衛(wèi)2
(1.南京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08;2.河海大學 環(huán)境學院,江蘇 南京 210098)
摘要:應用XDLVO理論定量解析腐殖酸中不同分子質量組分在PVC和PVDF兩種超濾膜污染中的界面作用,評價范德華力(LW)、極性力(AB)、靜電荷作用力(EL)在腐殖酸引起的超濾膜污染中的相對貢獻,確定膜污染的主要作用力。另外,取長江南京段沉后水進行臭氧氧化預處理,進一步探究XDLVO理論在實際原水膜污染中的適用性。結果表明,試驗采用的PVC和PVDF膜總表面能相近,同一分子質量有機物導致兩種膜污染相近;腐殖酸膜污染中AB相互作用能起主導作用,LW相互作用能次之。腐殖酸中小分子質量有機物以及臭氧氧化預處理后的長江原水,具有更強的親水性和極性,AB、LW相互作用能降低,膜污染減輕。
作者簡介:張冬(1969-),男,江蘇南京人,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市政給排水管網(wǎng)設計、規(guī)劃以及產銷差控制與管理。
2016年第17期
國內外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比較和建議
楊晶晶1,2,趙 吉3,周 清3,沈舒蘇1,2,白仁碧1,2
(1.蘇州科技學院 分離凈化材料與技術研發(fā)中心;2.江蘇高校水處理技術與材料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3.華衍水務<中國>有限公司)
摘要:除放射性指標外,系統(tǒng)對比分析了中國、美國、歐盟、日本以及WHO飲用水水質標準中的指標項目及限值。對比發(fā)現(xiàn),總體上講,我國的指標數(shù)量在微生物指標、無機毒理指標以及感官和一般化學指標上的項目較多,而在消毒副產物指標、有機毒理指標上比較缺乏。微生物指標方面,美國和日本采用的異養(yǎng)菌指標可指示消毒效率和管網(wǎng)清潔度,值得我國借鑒。消毒副產物方面,我國缺乏毒性較大的鹵乙腈類和N-亞硝基二甲胺指標。無機毒理指標中可借鑒限定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以氮計)總量的形式。有機毒理指標方面,我國缺乏大量農藥、持久性污染物等新檢出率高、具有毒性的有機物指標。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飲用水水質標準制定過程中可以借鑒和值得改進的地方。
作者簡介:楊晶晶(1984-),女,山西晉中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水處理技術。
2016年第19期
單級自養(yǎng)脫氮顆粒污泥啟動及其胞外聚合物性能
趙維鑫1,2,李柏林1,2,嚴雪萍1,2,孫曉輝1,2,楊丹丹1,2
(1. 武漢理工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湖北武漢 430070;2.礦物資源加工與環(huán)境湖北省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70)
摘要:接種城市污水廠硝化污泥,采用模擬生活污水培養(yǎng)出單級自養(yǎng)脫氮顆粒污泥,脫氮率穩(wěn)定在84.3%左右。在不同曝氣量和進水總氮濃度的條件下,研究了接種硝化污泥和自養(yǎng)脫氮顆粒污泥中EPS的化學結構和組分變化及其對污泥沉降性能的影響,并分析了EPS與出水氮濃度之間的關系。實驗結果表明:接種污泥和自養(yǎng)脫氮顆粒污泥中結合型EPS(BEPS)和溶解型EPS(SEPS)分別為82.28和17.91 mg/gVSS、112.72和7.83mg/gVSS,后者BEPS所占比例較大,SEPS的含量較少。這是由于BEPS在顆粒污泥中相對穩(wěn)定,并且低進水COD濃度造成顆粒污泥SEPS含量降低,從而使得顆粒污泥絮凝結合能力更好。接種污泥的EPS主要組分為多糖(70.83%),而成熟自養(yǎng)脫氮顆粒污泥的EPS主要成分為蛋白質(83.72%)。自養(yǎng)脫氮顆粒污泥的SVI為54.72mL/g,泥水分離效果較好。SVI與EPS的相似變化趨勢反映了EPS對自養(yǎng)脫氮顆粒污泥絮凝沉降的重要影響。
作者簡介:趙維鑫(1994-),男,山東臨沂人,主要從事污水生物脫氮技術研究。
2016年第19期
高壓脈沖電場處理污泥的試驗研究
安少鋒,吳江渤,押玉榮,張凱峰,王立川,王偉燕,卜煥達
(嘉誠環(huán)保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針對污水廠碳源不足、污泥脫水性能差等問題,利用高壓脈沖電場對污水廠濃縮池污泥進行了裂解破壁處理。結果表明,處理后污泥上清液中COD、BOD5、TN、TP濃度分別增幅280%、470%、55%、169%。碳氮比(C/N值)、碳磷比(C/P值)分別由3.4、12.9增加到了8.3和18.2;將上清液作為碳源補充到污水處理系統(tǒng)進水中,出水TN、TP濃度由18、0.9 mg/L分別降至12、0.3mg/L,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脫水污泥比阻由155×1011m/kg降至14×1011 m/kg,極大地提高了污泥脫水性能。
作者簡介:安少鋒(1985-),男,河北邯鄲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污染控制。
2016年第21期
炭砂過濾單元對超濾膜阻力影響的研究
張曉嵐,李玉仙,柴文,游曉旭,王晶,張雯雯
(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技術研究院 北京市供水水質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100012)
摘要:為了研究炭砂過濾單元對浸沒式超濾膜的影響,以北京市某給水廠的機械加速澄清池出水為研究對象,比較了“混凝沉淀/超濾”和“混凝沉淀/炭砂過濾/超濾”工藝中膜過濾單元的運行特性、膜阻力及出水水質。增加炭砂過濾單元后,跨膜壓差(TMP)的上升速度得到緩解,增長率由1.23 kPa/d下降為0.29kPa/d;對不同膜阻力分別進行測量并輔以掃描電鏡和三維熒光技術表征膜面及出水水質,發(fā)現(xiàn)炭砂濾柱可以截留沉后水中的礬花,使膜的沉積阻力下降了77%;炭砂柱還可以有效地吸附色氨酸類蛋白質和腐殖酸等有機物,使UV254由0.026cm-1下降到0.020cm-1,使膜的孔堵阻力下降了約90%。將炭砂過濾工藝作為膜的預處理單元,其減緩膜污染的能力優(yōu)于混凝工藝。
作者簡介:張曉嵐(1972-),女,天津人,碩士,高工,從事超濾膜法水處理技術和污泥資源化研究。
2016年第21期
內、外壓超濾膜在凈水中的對比試驗研究
魏忠慶1,2,范功端3
(1.同濟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福州城建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3.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摘要:針對水源水質特征,構建了微絮凝+超濾一體化裝置,分別選取了內壓式和外壓式中空纖維超濾膜開展中試對比研究,探討了兩種超濾膜裝置的處理效果、運行穩(wěn)定性和產水回收率等。結果表明,內、外壓超濾裝置對濁度、CODMn、低濃度氨氮的去除效果均較好,出水水質均優(yōu)于我國《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 5749—2006);內、外壓式膜組件同步運行時的膜比通量(SF)都比較穩(wěn)定,內壓式膜組件的SF是外壓式的兩倍多,跨膜壓差(TMP)受溫度影響較外壓式小,運行壓力約為外壓式的一半;單個過濾周期中內壓式膜組件的SF衰減速率是外壓式的3倍多;雖然大水流高強度沖洗以及酸堿交錯化學增強反沖洗(CEB)的方式能夠替代外壓式的氣擦洗,但也增加了耗藥量并使得產水回收率較外壓式低5%;當原水水質較好時,考慮SF、運行壓力和能耗方面的優(yōu)勢,可優(yōu)先選擇內壓式膜組件,但必須加強超濾前的預處理。
作者簡介:魏忠慶(1980-),男,福建福清人,高級工程師,工學和工商管理碩士,在職博士研究生,注冊公用設備師和注冊咨詢師,主要從事水處理工程設計與科研工作。
2016年第21期
HAC高效澄清池數(shù)值模擬與擋板設置優(yōu)化
鄭紅君1,王軍1,刁小莉2
(1.合肥工業(yè)大學土木與水利工程學院;2.泰興市睿濟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數(shù)值模擬可以獲得澄清池內流場與絮凝特性的數(shù)據(jù)。分析表明,首層網(wǎng)格板使紊動水流迅速沿過水斷面均勻分布,之后各層相同條件下的網(wǎng)格板對水流擾流作用幾乎相同,并根據(jù)模擬結果提出合理的網(wǎng)格板布置方案。分析沉淀區(qū)流態(tài)與配水區(qū)上升流速,發(fā)現(xiàn)在合適的直壁高度與配水區(qū)高度下,澄清池流態(tài)分布與配水區(qū)平均上升流速更合理,有利于斜管裝置進行泥水分離過程,可以提高出水水質,并減輕濾池處理負荷,從而優(yōu)化泥渣懸浮區(qū)擋板安裝高度的設計取值范圍。
作者簡介:鄭紅君(1990-),男,重慶墊江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給排水工藝和水力優(yōu)化模擬方面的研究。
2016年第23期
水源水質對混凝過程的影響及無機復合絮凝劑應用
蘇航1 ,徐慧2,王東升2,段晉明1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環(huán)境與市政工程學院,陜西西安710055;2.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 環(huán)境水質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5)
摘要:混凝是水處理過程的常用工藝,良好的混凝效果對于保證優(yōu)質的飲用水供應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受研究手段的制約,目前對原水水質、混凝劑的形態(tài)變化與組成對混凝過程影響的研究較為缺乏。采用南方某市水廠水源水進行了一系列的混凝試驗,并針對混凝效果不佳的情況進行了新型復合藥劑的制備與應用,結果表明:相比于水廠目前使用的聚合氯化鋁(PACl),Al13在去除濁度方面有顯著優(yōu)勢,但水體中有機物濃度過高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Al13的混凝效果。相比于濁度的去除,混凝對水體中有機物的去除需要更大的投藥量。HCA作為一種陽離子有機絮凝劑,在被引入無機混凝劑之后可以顯著增強復合藥劑的電中和能力,在保證低投藥量的同時,還能有效地提高對有機物的去除率,增大平衡時絮體的粒徑,改善絮體的沉降性。
作者簡介:蘇航(1992-),男,河南鶴壁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飲用水處理技術研究。
2016年第23期
生化池中細微泥沙懸浮時間對淤沙分離性能的影響
范劍平1,吉芳英2,許曉毅2,徐璇2,吳捷盈1,汪玫1
(1. 重慶環(huán)保投資有限公司,重慶 401147;2. 重慶大學三峽庫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400045)
摘要:污泥淤沙分離器能夠分離去除活性污泥中的細微泥沙,提高活性污泥的MLVSS/MLSS值,有利于污水處理系統(tǒng)的穩(wěn)定運行。通過向生化池污泥混合液中投加不同粒徑的細微泥沙,研究了細微泥沙的懸浮時間對污泥淤沙分離性能及其懸浮態(tài)勢的影響,為污泥淤沙分離系統(tǒng)運行模式的設置提供理論基礎。結果顯示,粒徑>33μm的細微泥沙呈自由懸浮態(tài)勢,不受懸浮時間的影響;14μm<粒徑≤33μm的細微泥沙在初期呈自由懸浮態(tài)勢,懸浮15d后呈卷捕附著態(tài)勢;粒徑≤14μm的細微泥沙進入生化池后,快速被活性污泥絮體卷捕。粒徑為33μm的細微泥沙被污泥絮體卷捕后,分離器的分離度、除沙效率分別降低了41.0%、30.4%,表明細微泥沙呈卷捕附著態(tài)勢不利于污泥淤沙分離。由于細微泥沙主要由降雨徑流帶入,因此降雨期及降雨后的一段時間應運行污泥淤沙分離系統(tǒng),避免14μm<粒徑≤33μm的細微泥沙被活性污泥絮體卷捕,降低了淤沙分離效果。
作者簡介:范劍平(1988-),男,四川瀘州人,博士,主要從事污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研究以及鄉(xiāng)鎮(zhèn)污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工作。
2016年第23期
能量梯級利用在污泥熱干化中的應用研究
張寶茸,岳寶
(蘇州工業(yè)園區(qū)中法環(huán)境技術有限公司)
摘要:因干污泥用途廣,熱干化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污泥深度脫水工藝,但運行能耗較高又限制了其進一步的推廣應用。以實際運行的污泥蒸汽熱干化項目為基礎,從理論測算和實際運行數(shù)據(jù)分析兩方面研究了廢熱能梯級利用對降低能耗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一級利用可降低蒸汽消耗量在18.8%以上,二級利用在一級利用的基礎上再次降低4.6%。實際運行中,蒸汽單耗最低可降至0.778 t/tH2O,比傳統(tǒng)一段法工藝節(jié)省能耗達36.2%。能量的梯級利用可以明顯降低污泥熱干化的實際運行成本。
作者簡介:張寶茸(1984-),女,陜西西安人,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污泥處置及資源化利用。
2016年第23期
D-A2O技術處理生活污水的示范工程研究
葉長兵1,周志明2,馬樂寬3,李嘉1,劉琴1,李蘭1
(1.玉溪師范學院 資源環(huán)境學院,云南 玉溪 653100;2.云南炳森環(huán)境工程有限公司,云南 玉溪 653100;3.環(huán)境保護部環(huán)境規(guī)劃院 水環(huán)境規(guī)劃部,北京 100012)
摘要:針對D-A2O污水處理示范工程,確定了該工程基本運行條件及參數(shù),并以間歇運行的方式作為應對水量及碳源極度缺乏的調控策略。在確定的運行條件和參數(shù)下,以間歇運行方式為調控策略可獲得高效、穩(wěn)定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當水溫為24℃時,系統(tǒng)對COD、TN、NH3-N、TP的去除率分別為77.92%、90.55%、91.93%、62.23%;低溫時系統(tǒng)對COD、TN、NH3-N、TP的去除率分別為75.36%、80.12%、82.04%、51.32%。不同溫度下示范工程出水COD、TN、NH3-N、TP濃度分別為(19.12~23.07)、(0.65~1.02)、(0.34~0.68)、(0.21~0.36)mg/L,出水水質均優(yōu)于一級A標準。在應對碳源極度缺乏的調控策略下,D-A2O示范工程中污泥可保持較高活性。根據(jù)D-A2O技術的發(fā)展沿革,分析了示范工程研究成果的適用性,據(jù)此闡明其推廣應用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葉長兵(1975- ),男,廣西桂林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污水處理技術研究。
2016年第23期
膜內氣壓和液相流速對無泡膜曝氣氧傳質性能的影響
王榮昌1,2,王小燕1,2,肖帆1,2
(1.同濟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江水環(huán)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上海200092;2.同濟大學生物膜技術研究所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200092)
摘要:探究了膜內氣壓(P)及液相流速對無泡膜曝氣氧傳質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當P在2 kPa以下時,隨著P增加,氧傳質系數(shù)增加;當P為2~10 kPa時,隨著P增加,氧傳質系數(shù)逐漸降低。當液相流速從0.014 m/s增加到0.041 m/s時,氧傳質系數(shù)呈上升趨勢,但增加幅度不大。同時給出了膜曝氣反應器內舍伍德數(shù)(Sh)隨膜內氣壓、雷諾數(shù)(Re)和施密特數(shù)(Sc)的變化關系式,當P為0~2 kPa時,Sh與P呈正相關,說明氧傳質性能隨壓強的升高而增強;當P為2~10 kPa時,Sh與P呈負相關,說明此時氧傳質性能隨壓強的升高而減弱。
作者簡介:王榮昌(1976- ),男,山東武城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水污染控制工程和環(huán)境微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微信號:CNWW1985
投稿咨詢:022-27835707
廣告咨詢:022-27835639
發(fā)行咨詢:022-27835231
投稿郵箱:cnwater@vip.163.com
《中國給水排水》“蘇伊士”優(yōu)秀論文(工程類)微信投票開始啦!
投票時間
2017年7月17日至24日
投票細則
請在備選30篇論文中勾選您認為最為優(yōu)秀的10篇論文,投票下方附有論文摘要及作者簡介,歡迎查閱。
獎項設置
特等獎1篇:獎金8000元/篇
一等獎4篇:獎金3000元/篇
二等獎8篇:獎金1500元/篇
新人獎5篇:獎金800元/篇
附:30篇工程類論文摘要及作者簡介
2016年第2期
浸沒式超濾膜技術在水廠升級改造中的應用及設計
徐俊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摘要 :針對老舊水廠出水水質不穩(wěn)定的問題及現(xiàn)有水廠升級改造的必然態(tài)勢,以實際水廠改造方案為案例,對浸沒式超濾膜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進行詳細闡述,總結出該改造工程具有流程短、通量小、占地面積小等特點。最后結合實際運行情況,對設計中包括設計通量、單格膜池規(guī)模和尺寸等的關鍵性參數(shù)及產水形式等關鍵問題進行分析探討,為該技術用于水廠的升級改造提供技術參考與設計運行經驗。
作者簡介:徐。1982-),男,浙江嵊州人,碩士,工程師,從事供水工程設計工作。
2016年第2期
揚州第一水廠提標擴建調試運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鄭全興
(揚州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江蘇 揚州 225009)
摘要:揚州第一水廠提標擴建工程設計規(guī)模為35×104m3/d,采用生物接觸池/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臭氧接觸池/上向流生物活性炭吸附/V型濾池/液氯消毒工藝。在調試運行中,生物接觸池、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上向流生物活性炭吸附池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尤甚。針對出現(xiàn)的問題,逐一進行了解決和改進。在確保提供優(yōu)質出廠水的前提下,尋找最佳運行參數(shù),使凈水廠處在高效運行狀態(tài)。
作者簡介:鄭全興(1971-),男,江蘇泰州人,碩士,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市政一級建造師,主要從事凈水技術管理工作 。
2016年第2期
分散式截流排水系統(tǒng)的形式及應用探討
高學瓏1,彭海琴2,蔡輝藝1,蔣健3,馬魯銘2
(1.福州市規(guī)劃勘測設計研究總院,福建福州350108;2.同濟大學城市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0092;3.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第六設計分院,安徽合肥230071)
摘要:排水系統(tǒng)如城市命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掌握著水資源利用、水污染控制和城市排澇等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目前排水體制的基礎上,分析了各種排水體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分散式截流排水系統(tǒng),作為截流式分流制排水系統(tǒng)衍生的新型排水形式。介紹了分散式截流排水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三種截流方式,探討了各截流方式的選擇和應用,以期對新建開發(fā)區(qū)、擴展建設區(qū)和建成區(qū)的管網(wǎng)建設提供借鑒。
作者簡介:高學瓏(1964-),男, 福建福州人,教授級高工,研究方向為市政工程給排水 、市政工程規(guī)劃。
2016年第2期
杭州市市區(qū)河道污染終端控制技術研究
魏俊1,黃雪琴2,袁旻3,張鈺靚3,朱春申4
(1.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122;2.浙江水美環(huán)保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2;3.杭州市市區(qū)河道整治建設中心,浙江杭州310000;4.河海大學環(huán)境學院,江蘇南京210098)
摘要:為改善杭州市市區(qū)河道水環(huán)境,可以利用河岸帶空間從終端環(huán)節(jié)對污染進行控制。分析了杭州市市區(qū)河道污染終端控制的必要性和適合的應用場合,對四大類共十一種技術進行了應用研究。對終端控制技術進行了量化績效評價,與目前實施的截污、清淤、引配水、原位修復四大類措施的績效進行了比較,提出了一種技術選擇的方法,認為應從去除對象、適合水質、限制性條件、成本四個方面選擇。
作者簡介:魏俊(1982-))男,江西萍鄉(xiāng)人,碩士 , 高 級 工 程 師 , 研究方向為水環(huán)境治理 。
2016年第4期
FCR工藝用于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
張顯忠1,2
(1.同濟大學污染控制與資源化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海200092;2.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上海200125)
摘要:針對上海市吳淞污水處理廠現(xiàn)狀進出水水質的特點,結合提標要求及周邊環(huán)境,通過對現(xiàn)狀污水廠進行分析及工藝比選,推薦提標改造工程采用食物鏈反應器FCR(Food Chain Reactor)技術,具有占地面積小、污泥產量少等優(yōu)勢。總結了該工藝的詳細流程、設計優(yōu)化、各工段設計參數(shù)、工程創(chuàng)新點等,展望了該技術在國內污水處理中推廣運用的前景及研究和發(fā)展的方向。
作者簡介:張顯忠(1983-),男,安徽六安人,在讀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排水工程設計與研究。
2016年第6期
制革廢水處理工程設計經驗總結
劉強1,劉明月2,蘇強1,茍曉東1,陳華東1
(1.山東省環(huán)科院環(huán)境工程有限公司,山東濟南250013;2.濟南石油化工設計院,山東濟南250100)
摘要:通過辛集制革工業(yè)區(qū)9座制革工業(yè)廢水處理工程設計實例,介紹了含鉻廢水、含硫廢水、綜合廢水的處理方法及設計參數(shù),并通過分析運行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對制革廢水處理工程的設計進行了總結。工程實踐表明,含鉻廢水、含硫廢水采用強化分類預處理,綜合廢水采用“水解+A/O”工藝,可取得良好的運行效果,出水水質滿足當?shù)丨h(huán)保部門規(guī)定的排放標準。運行中可將水解池切換為缺氧池或污泥消化池,從而滿足反硝化或污泥減量需求。
作者簡介:劉強(1982-),男,山東濟南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注冊給排水工程師、注冊環(huán)保工程師,主要從事市政給排水及工業(yè)廢水處理設計工作。
2016年第6期
精確曝氣控制在污水處理廠中的應用和探索
謝小明
(廈門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福建廈門361009)
摘要:污水處理廠普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的問題,尤其是曝氣能耗過高。精確曝氣控制可有效調節(jié)曝氣量,是實現(xiàn)節(jié)能的有效手段。介紹了精確曝氣控制原理,分析了精確曝氣控制推廣中存在的困難,結合實際污水處理和運營經驗,提出實現(xiàn)精確曝氣控制的幾種途徑,以期為精確曝氣控制的推廣應用提供新思路。
作者簡介:謝小明(1976-),男 ,江西南豐人,工程碩士,設備工程師,主要從事污水和自來水生產運行管理工作。
2016年第8期
天津雙林污水處理廠設計與Ⅳ類水排放標準改造探討
楊清,劉琳,郭淑琴
(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天津300051)
摘要:天津雙林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規(guī)模為4.0×104 m3/d,再生水規(guī)模為0.5×104 m3/d。污水處理采用Carrousel 2000型氧化溝/機械絮凝/斜管沉淀/纖維轉盤過濾工藝,再生水處理采用超濾膜/臭氧/消毒工藝。經過幾年運行,污水處理廠出水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設計標準,結合天津市發(fā)布的污水廠類Ⅳ類水體排放標準,提出本工程進一步提升改造的思路。
作者簡介:楊清(1981-),男,四川成都人,本科,高級工程師,從事給排水工程設計工作。
2016年第8期
遂寧市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實踐
周世軍1,唐鳳英2
(1.四川省遂寧市水務局,四川遂寧629000;2.四川省遂寧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四川遂寧629000)
摘要:為解決遂寧市單一水源供水狀況,遂寧市于2014年8月建設完成了應急備用水源工程,該工程的順利竣工和平穩(wěn)試運行,有力保障了遂寧市城區(qū)供水安全,確保了在應急狀態(tài)下城區(qū)人民的生活用水需要,大大緩解了城區(qū)供水日益增加的負荷。通過介紹該應急備用水源工程規(guī)劃設計和施工中的難點問題和處理措施,可為其他城市建設城市應急水源工程提供一定的參考。
作者簡介:周世軍(1984-),男,四川大英人,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河道整治及工程建設的工作 。
2016年第8期
預處理/厭氧/MBR/NF/RO工藝處理垃圾焚燒滲濾液
李志華
(光大環(huán)保能源(蘇州)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001)
摘要:以蘇州某處理規(guī)模為700m3/d垃圾焚燒發(fā)電廠滲濾液處理工程為例,介紹了預處理+IOC+MBR+NF+RO組合工藝在焚燒廠滲濾液處理中的應用情況。該工程經預處理去除部分懸浮物,通過厭氧工藝降低有機物負荷,采用MBR工藝進一步降低有機物濃度并達到脫氮除磷效果,出水進入NF和RO進行深度處理進一步去除難降解有機物和鹽分。經系統(tǒng)處理后,出水COD濃度<60 mg/L,氨氮濃度<1 mg/L,出水直接回用于焚燒廠循環(huán)冷卻水,實現(xiàn)了零排放,具有較好的環(huán)境和經濟效益。
作者簡介:李志華(1986-)男, 江蘇蘇州人,碩士,工藝主管,主要從事滲濾液運行及技術管理工作。
2016年第8期
超大型污泥堆肥項目設計運營實踐
王濤1,2
(1.機械科學研究總院環(huán)保技術與裝備研究所,北京100044;2.機械工業(yè)有機固廢生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100044)
摘要:通過對污泥處理項目規(guī)模進行劃分,提出“堆肥技術是否適用于超大型污泥處理項目”的問題。目前,沈陽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項目是國內唯一經過實踐檢驗的超大型污泥堆肥項目,介紹了沈陽項目的具體情況及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與技術改造。運行效果分析表明,該超大型項目運行的穩(wěn)定性和建設運營經濟性良好;機械化堆肥工藝系統(tǒng)也為超大型項目提供了有效技術支撐;超大型項目對于可靠性的要求更高,應該在設計中減少傳感器的使用量和依賴程度;車間建筑宜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形式;除臭系統(tǒng)的效率提升空間巨大,與能量回收系統(tǒng)相結合,將是今后堆肥技術的重點發(fā)展方向。
作者簡介:王濤(1974-),男,遼寧沈陽人,大學本科,研究員級高工,注冊咨詢 工 程師, 注冊一級建造師, 項目經理,主要從事有機固廢處理處置、污水處理等領域工藝與設備方面的研究以及工程設計等工作 。
2016年第8期
高標準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的設計與調試運行
錢靜1,高守有2
(1.合肥市排水管理辦公室, 安徽 合肥 230001,2.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
摘要:目前合肥市對巢湖流域新建及改擴建污水廠的出水水質提出了高于《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排放標準的嚴格要求。 介紹了合肥市王小郢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程設計及調試運行情況,探討了城市污水處理廠高排放標準的設計要點與關鍵技術,可為同類污水廠提標改造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錢靜(1966-),女,安徽合肥人,大學本科,高級工程師,從事與水環(huán)境治理相關的研究與管理工作。
2016年第10期
我國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guī)劃剖析
車伍1,2,葛裕坤1,唐磊3。張偉 1,2,趙楊4
(1.北京建筑大學城市雨水系統(tǒng)與水環(huán)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44;2.北京建筑大學北京市可持續(xù)城市排水系統(tǒng)構建與風險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100044;3.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北京100044;4.北京雨人潤科生態(tài)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北京100044)
摘要:自2013年6月住建部發(fā)布《城市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guī)劃編制大綱》以來,截至2015年7月4日,全國已有接近一半的城市編制完成該綜合規(guī)劃,至今已有更多的城市完成該規(guī)劃。在很短的時間內且相關規(guī)范標準缺位的情況下,編制這樣一個高標準、高要求的綜合規(guī)劃,涉及許多新的理念、方法、技術和各種復雜的實際問題,困難重重。因此,需要客觀審視綜合規(guī)劃的內容和質量。簡要分析綜合規(guī)劃編制背景和編制概況,以全國16個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型城市的排水防澇規(guī)劃文本為研究對象,剖析綜合規(guī)劃在大排水系統(tǒng)建設、合流制改造、雨水管網(wǎng)提標、徑流污染控制等幾大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
作者簡介:車伍(1955-),男,山東煙臺人,教授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節(jié)能與綠色建筑專業(yè)指導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為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水環(huán)境保護與生態(tài)修復、新型排水系統(tǒng)等 。
2016年第12期
西安某凈水廠大口徑輸水管道工程設計
崔紅軍,吳東升,胡濤,杜娟娟,張利梅
(西安水務<集團>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710082)
摘要:西安某凈水廠(近期)輸水管道工程管徑為DN1 400~DN2 200,總長度為40.97 km。詳細介紹了工程設計中輸水管道線路的選擇、管徑計算、管材選擇、管道穿越障礙、管道基礎處理和附屬設施等內容,為類似工程提供了經驗,同時也為該工程遠期設計和實施提供了參考。
作者簡介:崔紅軍(1972-),男,陜西西安人,本科,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主要從事于市政給水規(guī)劃設計研究。
2016年第12期
兩相厭氧-生物接觸氧化工藝處理榨菜廢水工程調試
許勁1,2,辛志峰1,2,李森3,李家祥3,李冰晗1,2,何雨謙1,2,陳思雨1,2
(1.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重慶400045;2. 重慶大學三峽庫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400045;3.南京綠島環(huán)境工程有限公司,江蘇南京210046)
摘要:榨菜廢水實際日排水量和溫度的變化增大了廢水處理工程生產性調試運行的難度。以設計規(guī)模為400 m3/d的重慶某榨菜公司廢水處理工程為例,其進水COD為3000-4000 mg/L、鹽度為1.5%(以NaCl計)、氨氮為80-100 mg/L、總磷20-25 mg/L。采用兩相厭氧-生物接觸氧化工藝進行處理,通過馴化培養(yǎng)耐鹽菌、總結兩相厭氧處理效率受溫度影響的規(guī)律、靈活調節(jié)接觸氧化池進水以控制進水COD容積負荷等措施穩(wěn)定系統(tǒng)運行,出水水質可以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一級標準。
作者簡介:許勁(1968-),女,湖北武漢人,博士,教授,主要從事高鹽高濃度難降解工業(yè)廢水處理、水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及水污染控制系統(tǒng)規(guī)劃工作。
2016年第12期
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需要污泥增量
郝曉地,李季,曹達啟
(北京建筑大學城市雨水系統(tǒng)與水環(huán)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可持續(xù)污水處理技術研發(fā)中心,北京100044)
摘要: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已成為未來污水處理的核心內容,這就使得剩余污泥將成為潛在的能源載體物質,需要以增量方式去獲得,從而徹底改變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的一種“負擔”、需以減量方式使之消滅的現(xiàn)行觀念。的確,具有足夠的剩余污泥量方能保證其在厭氧消化過程中轉化為碳中和運行的自給自足所需能量。為此,歐美等國家通過COD內源截留與外源挖潛方式最大限度地去實現(xiàn)“污泥增量”。在內源截留方面,可對進水COD實施前端濃縮或篩分,但僅限于高負荷COD進水情況。針對我國市政污水COD普遍偏低的情況,前端濃縮或篩分COD似乎并不適用,應尋求與廚余垃圾等市政有機固體廢棄物共消化方能實現(xiàn)“污泥”增量的目的。其實,污水處理碳中和運行的關鍵并不存在技術障礙,主要受限于政府的宏觀環(huán)境政策。只要政府高瞻遠矚,予以政策支持、甚至是財政補貼,才能真正與國際接軌,觸動污水處理行業(yè)朝著碳中和方向邁進,從而獲得被普遍看好的綜合環(huán)境效益。
作者簡介:郝曉地(1960-),男,山西柳林人,教授,從事市政與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教學與科研工作, 主 要研究方向為污水生物脫氮除磷技術、污水處理數(shù)學模擬技術、可 持 續(xù)環(huán)境生物技術,現(xiàn)為國際水協(xié)期刊《Water Research》區(qū)域主編 (Editor)。
2016年第14期
哈爾濱市糞便無害化處理廠工藝設計
董精印1,溫汝青2,常鵬飛2,曹雪梅2,危斌2,張晨2,李少堃2
(1.東營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山東東營257000;2.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天津300381)
摘要: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環(huán)保要求,建設完整的厭氧/好氧處理工藝的糞便無害化處理廠是糞便處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結合哈爾濱市糞便無害化處理廠,介紹了糞便污水進水水質、工藝處理方案、主要設計單元參數(shù)和實際運行效果等,該工程采用A/O膜生物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可為同行業(yè)相關設計提供借鑒和參考。
作者簡介:董精印(1971-),男,山東省東營人,大專,工程師,公司經理,研究方向為市政給排水工程項目的投資與管理。
2016年第14期
嘉興市海綿城市建設實踐與探索
王賢萍
(嘉興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嘉興314050)
摘要:嘉興作為國家的第一批海綿城市試點,已全面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分析了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土壤滲透能力差、河道水質改善難、地下水位高、非傳統(tǒng)水利用阻力大等問題,提出要在土壤的增滲減排、雨水面源污染削減、植物配置和非傳統(tǒng)水利用等方面進行相應探索。
作者簡介:王賢萍(1975-),女 ,浙江常山人,大學本科,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平 原河網(wǎng)地區(qū)海綿研究與實踐。
2016年第16期
基于水熱改性和厭氧消化的生物質廢物處理技術
靳志軍,金濤,李剛,陳科宇,黃澤林
(四川深藍環(huán)?萍加邢薰荆拇 成都610041)
摘要:在分析生物質廢物共有特性的基礎上,探討了生物質廢物處理技術路線選擇與設計思路,遵循減量化、無害化與資源化均衡考量原則,提出基于水熱改性和厭氧消化的技術方案,并對這一技術的設計要點和水熱改性工藝的系統(tǒng)構成及主要工藝參數(shù)進行闡述。最后簡要介紹了一個將該技術用于市政污水廠剩余污泥處理的工程應用設計實例。根據(jù)該應用實例,厭氧消化所產沼氣足夠用來供給水熱改性工藝所需的熱量并有富余,采用180°C的水熱反應溫度可在顯著提高厭氧消化效率的同時,通過壓濾脫水即可獲得含水率為45%左右的殘渣。
作者簡介:靳志軍(1965-),男,河北無極人,碩士,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環(huán)境科學技術研究和工程實踐。
2016年第18期
組合式厭氧消化反應器在津南污泥處理廠工程的應用
黃鷹
(天津創(chuàng)業(yè)環(huán)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天津 300381)
摘要:津南污泥處理廠工程(循環(huán)經濟示范工程)是天津市節(jié)能環(huán)保重點工程項目,污泥處理量為800 t/d(按含水率為80%計),采用16座組合式厭氧消化反應器。詳細介紹了組合式厭氧消化反應器在該項目上的應用情況,可為污泥生物厭氧消化處理技術的應用和發(fā)展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黃鷹(1976-),男,浙江溫州人,碩士,高級工程師,從事污水污泥處理設施建設、運營工作十五年,熟悉相關設施的工藝選擇、建設過程、調試運營等工作,具有豐富的經驗。
2016年第18期
超濾膜技術在寧波市江東水廠升級改造中的應用
王秀芳
(寧波市市政公用工程安全質量監(jiān)督站,浙江 寧波315016)
摘要: 為改善飲用水水質,保證供水安全,寧波市江東水廠采用熱法PVDF超濾膜技術對該水廠二期、三期工程的飲用水常規(guī)處理工藝進行了升級改造。該升級改造工程將原有虹吸濾池改造為浸沒式超濾膜池,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價,同時能保證出廠水水質滿足《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5749—2006)。改造完成后,該廠供水量達到20×104m3/d,為大型水廠的膜法水處理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作者簡介:王秀芳(1968-),女,江蘇鹽城人,大學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市政給水排水處理技術研究和工程管理工作 。
2016年第20期
反硝化深床濾池/電磁催化臭氧氧化用于污水廠升級改造
陳莉,雷睿,劉洋,江華鋒
(重慶康達環(huán)保產業(yè)<集團>有限公司,重慶401121)
摘要:山東某10×104 m3/d規(guī)模污水處理廠,原設計出水水質執(zhí)行一級B標準。進水水質嚴重偏離設計水質,導致出水COD及TN達標困難。隨著環(huán)保要求的提高,需升級改造至出水水質達到《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經過中試論證后,最終采用“反硝化深床濾池+電磁催化臭氧氧化”深度處理工藝。升級改造工程完成后,出水各項指標均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
作者簡介:陳莉(1985-),女,重慶人,碩士,工程師,從事水處理工藝研究及資源化工作。
2016年第20期
臭氧/曝氣生物濾池/Fenton組合工藝深度處理皮革廢水
黃小琴1,汪曉軍1,饒力1,袁延磊2
(1. 華南理工大學環(huán)境與能源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2. 廣州市華綠環(huán)?萍加邢薰,廣東 廣州 510006)
摘要:針對廣東省某皮革公司生化處理出水水質不達標的問題,提出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曝氣生物濾池/Fenton氧化組合工藝進行升級改造,系統(tǒng)處理水量為600m3/d。經過調試運行,出水COD、氨氮濃度可分別控制在40、10mg/L以下,色度<10倍,完全滿足廣東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二時段一級排放標準。
作者簡介:黃小琴(1990-),女,湖南邵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水污染控制技術。
2016年第22期
溫州市污泥集中干化焚燒廠工程設計及調試運行
廖建勝,李文興,單躍,李祖串
(溫州中環(huán)正源水務有限公司,浙江 溫州325000)
摘要:溫州市污泥集中干化焚燒廠設計規(guī)模為日處理含水率80%的濕污泥240 t,采用傾斜槳葉式干化機+回旋流型流化床的半干化焚燒技術,為國內首條半干化焚燒的污泥處置生產線。介紹了工程設計、調試和持續(xù)優(yōu)化改進,總結了生產運行情況,提出了干化焚燒工程優(yōu)化要點。
作者簡介:廖建勝(1973- ),浙江瑞安人,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及污水處理技術研究工作。
2016年第22期
MBBR/微電解/Fenton/混凝沉淀用于制藥廢水工程改造
沈浩,孫永軍,肖雪峰,梅凱,孫文全,朱宏博
(南京工業(yè)大學城市建設學院江蘇省工業(yè)節(jié)水減排重點實驗室,江蘇南京211800)
摘要:呼和浩特市某制藥公司污水處理站設計水量為900 m3/d,原出水水質無法達到《發(fā)酵類制藥工業(yè)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1903—2008)要求,因此,需進行提標改造。將原先的好氧池按照1 ∶2 ∶3比例分為三段,將最后段采用MBBR工藝進行改造,同時增加回流系統(tǒng),對氣浮池出水增設內循環(huán)微電解/Fenton/混凝沉淀深度處理工藝。改造后,污水處理站運行效果良好,出水水質滿足《發(fā)酵類制藥工業(yè)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1903—2008)。
作者簡介:沈浩(1992-),男,安徽蕪湖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業(yè)廢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2016年第22期
橫流式復合生物濾池用于污水處理廠尾水深度處理
王楠1,王曉昌1,劉言正1,白文輝1,熊家晴1,劉紅磊2,聞鐵3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huán)境與市政工程學院,陜西西安710055;2.天津市環(huán)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天津300191;3.天津臨港園林建設有限公司,天津300452)
摘要:針對污水處理廠尾水作為景觀補水普遍存在氮、磷等污染物超標的問題,采用“預處理系統(tǒng)+橫流式復合生物濾池”工藝,對污水處理廠尾水進行深度強化處理。運行結果表明,該工藝對污水處理廠尾水凈化效果良好,對COD、BOD5、SS、TN、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47.2%、73.7%、73.1%、30.9%、44.6% 和32.6%,出水水質(除TP外)均達到《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
作者簡介:王楠(1988-),男,山西大同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水處理理論與技術。
2016年第22期
自來水廠原水的調蓄與水質控制
張曉健1,陳超1,謝繼步2,胡堅2,陳義春3,陳愛民3,戴盛3,顧煒3,朱永林3,劉柳3
(1. 清華大學 環(huán)境學院,北京 100084;2. 鎮(zhèn)江市住建局,江蘇 鎮(zhèn)江212001;3.鎮(zhèn)江自來水公司,江蘇 鎮(zhèn)江212009)
摘要:以鎮(zhèn)江市征潤洲水源地原水水質安全保障工程為例,總結了如何通過自來水廠原水調蓄池的建設,實現(xiàn)了應對水源突發(fā)污染的水質預警與原水水質控制,避免污染原水進入水廠,顯著提升了供水水質安全保障水平。
作者簡介:張曉。1954-),男,山東齊河人,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水處理理論與技術,包括飲用水深度處理、應急凈化處理、消毒與消毒副產物控制、管網(wǎng)安全輸配等。曾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13項,并獲得綠色中國年度人物、中國水業(yè)年度人物、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光榮稱號。
2016年第24期
Bardenpho五段法 /MBBR用于青島李村河污水廠三期擴建
劉浩1,2,楊俊杰1,于寧2
(1.中國海洋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266100;2.青島首創(chuàng)瑞海水務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266042)
摘要:青島李村河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工程設計規(guī)模為8×104m3/d,采取在原廠內擴建的建設方式,主工藝為Bardenpho五段法+MBBR。詳細介紹了各單元的設計參數(shù)和設計特點。實際運行結果表明,該工程的設計布局合理,技術選用適宜,能夠適應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運行需求,各項出水指標均達到《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
作者簡介:劉浩(1977-),男,遼寧黑山人,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水污染防治與水資源利用、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研發(fā)應用、水處理項目融資建設。
2016年第24期
基于ITM模型的東濠涌深層排水隧道涌浪分析
王廣華,鐘毅,陳彥,李文濤,陳貽龍,周建華
(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廣東廣州510060)
摘要:結合東濠涌流域的排水現(xiàn)狀和深層隧道排水工程方案,利用InfoWorksICM軟件構建河道、排水管渠和深層排水隧道系統(tǒng)的綜合水力模型,研究了建設深隧前后的截污系統(tǒng)溢流次數(shù)和污染物削減率,討論了系統(tǒng)管渠的排水標準和水浸風險等級,對比了河涌水面線和防洪標準,結果表明,深層排水隧道的建設可有效提高城市防洪和水污染控制標準。
作者簡介:王廣華(1976-),男 ,湖北公安人,工學博士,研究方向包括大口徑排水系統(tǒng)、水力模型、水污染控制與污泥處理處置等。
2016年第24期
七格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設計
陳愛朝1,王海峰1,周繼2,趙欣萍3,徐旻昊4,徐容5
(1.杭州市水務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9;2.杭州天創(chuàng)水務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8;3.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天津300381;4.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集團>總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5.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610081)
摘要:介紹了七格污水處理廠一、二、三期提標改造工程改造前后的處理工藝、設計參數(shù)和運行狀況,提標改造工程均采用深床濾池工藝,并對原生物反應池、污泥回流系統(tǒng)、除臭系統(tǒng)等進行了技術改造。改造后出水水質可穩(wěn)定達到《城鎮(zhèn)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一級A標準,可為同類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陳愛朝(1978-),男,浙江金華人,本科,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城鎮(zhèn)給水排水、生產運行管理和工程項目建設工作。
微信號:CNWW1985
投稿咨詢:022-27835707
廣告咨詢:022-27835639
發(fā)行咨詢:022-27835231
投稿郵箱:cnwater@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