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天天插天天干天天舔,欧洲美女视频亚洲美女视频,亚洲人片在线观看天堂无码,x8x8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在线视频亚洲天堂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国产午夜福利片,亚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中國給水排水2020年中國城鎮(zhèn)污泥處理處置技術與應用高級研討會 (第十一屆)邀請函暨征稿啟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yè)資訊 » 水業(yè)新聞 » 正文

美國設計院vs中國設計院,有什么不同? 這是一個時代的變遷,行業(yè)的跌宕,也都算歷史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16-11-29  瀏覽次數(shù):236
核心提示:美國設計院vs中國設計院,有什么不同? 這是一個時代的變遷,行業(yè)的跌宕,也都算歷史了……
中國給水排水 云直播

2020年中國無廢城市建設及固廢資源化利用可持續(xù)高質量發(fā)展大會

美國設計院vs中國設計院,有什么不同?

2016-11-27 全能小海龜 建筑設計聯(lián)盟

 


前言

 


 

這篇文章的成型是在今年的暑假,無非就是我回國工作之后的一點感受,有吐槽也有認真的思考。上海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從來不缺乏建筑師和大師作品,但是我們有多么熱愛我們的城市,我不知道。這半年的時間,迅速融入并認識上海灘的建筑行業(yè),也有不少感悟。


 


 

 

正文

 


 

 

中美的工作環(huán)境

 

Gensler在美國Washington DC的Office
 

美國的建筑公司規(guī)模普遍都比較小,20人以內的叫做小型工作室,70人左右的就算是比較有規(guī)模的中型事務所了,200人左右的基本就算是最大的office了。比如Gensler,HOK,RTKL等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绹,他們各大地區(qū)的office也就是200人不到的樣子,經濟形勢好的時候也會超過200人

而且我所說的公司規(guī)模是指的全公司:包括設計,行政,人事,IT,出納等等;全能的公司一般也都包含了景觀專業(yè)和室內設計,或者模型小組,渲染小組之類的

我這幾年在外都不常回國,也一直沒有關注過國內的大型設計院,直到有一天我偶然一個機會去了我同學的單位(華中地區(qū)某知名國企),被一整座大樓的逼格給震懾住了;當然,辦公樓也是他們自己設計自己建的,基本設施因有盡有,食堂好像也有的;跟美國的office完全不是一個數(shù)量級的。后來我基本確定要回國之后,又在上海面了一些大的設計院,才深深的感受到國內建筑設計院的規(guī)模之巨大……某家專業(yè)做住宅的外企在浦東的office也是高大上的閃瞎了,硬件設施都不錯


 

那我客觀的說一下個人的感受:大部分國內的單位,硬件設施還是比不過美國的公司;主要原因有幾點:第一,員工太多,空間都比較擁擠。雖然說基本都是一個員工一個位置,電腦電話等基本配置,但是,在國內我基本沒看到過給設計師配置畫圖板的……這個事情的原因我會在后面深入的解釋一下。就整個公司而言,打印室的規(guī)模占辦公室的比例也是非常小的,貌似打印機永遠都是卡著各種圖紙都在排隊,或者各種亂碼文件在刷紙,超級浪費,更不談A2以上的彩圖,基本不能靠公司內部出圖


 

而就我曾經所在的美國公司(上下規(guī)模70人),打印室是配有一名專業(yè)的員工每天上班伺候這些打印機們的!這個人是來自于打印機機器的公司的。他的工作是幾乎每天都需要用各種護理液去照料這些打印設備,而且保證這些機器隨時都是運行順暢的,要不然office不能出圖,大家都會瘋的!在我們公司的打印室,還有大型的高級打印機可以內部出圖打A1的彩圖而且高品質(一張A1彩圖市場價至少50刀上下)。只有在批量打文本的時候才會往外發(fā),之前NewJeasy的文本報批打了20多套彩圖,全是外面打好再裝訂好了送到公司來的,結果我們組老大principle坐在那里簽字簽了一整個下午……

 

補充:國內辦公區(qū)基本完全沒有公共活動區(qū)域。以前上班的時候,如果中午自己帶飯,就可以和同事聚在一桌,聊聊天看看電視。不過這個跟文化和作息時間有關。比如美國工作,中午只有一個小時是吃飯時間,開個車出去再回來就要上班了;而在中國基本上至少有1-2個小時是可以吃飯加午休的。個人覺得這是在國內上班最大的福利,中午還能睡20-30分鐘。(雖然我還沒養(yǎng)成這個習慣)

 


 

 

員工的穿著打扮,辦公室內的言行舉止

 

Bjarke Ingels Group的團隊
 

作為一個小妞,我真心不太喜歡每天化妝,上眼影畫眼線,涂粉底抹腮紅。BUT,在美國上班,我沒有辦法不去化妝,因為我要是素著臉跑去,我會覺得自己像個怪物!基本所有的女性,無論是前臺,人事,還是做賬的,都會有一個比較精致的妝容。所以女性同事之間,在公司里打照面的時候經常都會互相夸贊外表,你今天的衣服好好看,或者你的鞋子好cute。所以,如果你特別素,穿的也很素,那和同事之間最基本的對話都怕是很難展開了。反觀國內的員工面貌,我覺得不知道該怎么評價。早先就有在設計院的朋友和我說,國內不講究穿著,你會干活就好了;還有就是加班多,你怎么穿著舒服怎么來。牛仔褲可以穿,運動鞋可以穿,夏天女生的小短褲可以穿?! 反正大家都很隨意……


 

在我正式上班以后,偶爾可以聽到有的組女生們一起拉家常,說自己父母帶著孩子去了什么公園,昨天在一號店買了什么好東西,或者很閑聊的一些話題。這樣的場景在美國公司實在不常見。雖然同事之間也會拉家常寒暄周末去哪里玩之類的事,但是絕對不會大聲或者在上班時間開始聊這些!當然,我后來才知道這都是很正常的,上班不是每分每秒都是單位的,而下了班也不是每分每秒都是你自己的。國內設計院的強度還是非常大的


 

 

補充:一般設計院里,女生最漂亮的應該就是前臺,其次就是秘書。做設計師的女生普遍就比較少,顏值能和秘書拼一下的都相當罕見了。當然,民企國企和外企這種面貌還是有差的。BUT,總體來說,設計師么,一般都比較對內;沒有很多對外業(yè)務需要要求形象和氣質,除非是要開會或者見客戶。哎。國內工作壓力大,加班真的太多了,所以我很少看到有身體好的建筑師,基本都沒有運動的習慣。so sad… 我覺得知識和審美層面上都這么有貨的建筑師們,為什么就那么不在意外表和形象呢?國內人的認知永遠都是長得漂亮一點就被劃為花瓶,就是不可能有又美麗又有實力的女性建筑師

 


 

 

工作的模式

 


 

Renzo Piano Building Workshop @Genova, Italy

我入職之后,驚喜的發(fā)現(xiàn)國內的入職程序做的還不錯。比如基本的電腦電話辦公用品的配置都很到位,名片印刷的也比較利索。雖然入職培訓沒有按時,但并不是遇到不明白的事情非要去問人事,因為身邊同事太多,轉個身幾句話就知道什么事怎么做。(其實主要是別人也不會覺得被打擾,還蠻樂意跟你搭話)


 

而在美國的時候,我第一天入職的程序大概是這樣的:首先在最大的會客室,人事要給我一共厚厚幾百頁的各種要簽字的文件,有勞工合同,醫(yī)療保險,養(yǎng)老金等一系列有關文件和說明。基本上簽了一早上的字,人事一邊解釋我們一邊發(fā)問,直到所有問題都clear。而且單位來了新員工,公司前臺都會有很大的welcome某某的牌子,然后全單位的人,只要來上班了都知道有新員工了。(隨后人事也會群發(fā)郵件介紹新員工,基本的教育背景,工作經歷,興趣愛好等信息,表示歡迎新人來到這個大家庭。)paperwork結束之后就是先去跟組里的同事都打一圈招呼,然后把你領到你的位置,告訴你一些基本的東西。美國辦公室內平均每個人占的空間都要寬松一些,而且一般每兩個人就有一個很高級的專業(yè)畫板,(我的director,相當于國內的主創(chuàng)級,就經常在他的畫板上畫草圖做設計,手繪畫的特別漂亮!)因為我特別喜歡大畫板,后來私下問了一下大老板的秘書,才知道這一個畫板差不多要2000刀?瓤取kS后就是IT技術部派人過來跟你講你的分機電話,個人郵箱,公司的資料在什么地方,萬一文件丟失了怎么辦等等,手把手教你怎么融入公司規(guī)定的制度中來。而且我記得當時IT是個特別cute的實習生來tutor我的,還幫我把公司的郵箱日歷等全部關聯(lián)到我的手機里。以至于后來單位有什么會議,什么活動,哪天中午會有課程全部都會在我自己的iphone上即時提醒或者更新。我深深的感覺到科技讓生活更美好!所有的東西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正正式式的,非常省心非常智能,感覺工作條件非常愉快


 

當然,在國內就我目前上班的情況看來,我單位有內部的通訊軟件,跟QQ很像,只要知道對方姓名,就能輕松開始對話。簡單幾句就能解決問題,或者打內部電話一下子也能說清楚,很是方便。雖然國內郵件用的真的不那么普及,但是公司內部有什么通知或者發(fā)布一些消息也是非常即時和到位的


 

在美國,工作就是工作,標準的資本主義,你的每一分鐘都是公司付過你錢的,你必須認認真真干活做事。連我們組最大的principle每次都還故作矯情抱怨一下說,又拉我去面試?我哪有那么多billable的時間?整體來說,上班的環(huán)境都非常正式和體面,也很講規(guī)矩。每位員工都有一個timesheet需要填寫,寫你每天八小時的工作量,工作項目和工作內容。director每周是要檢查一下,批通不通過的。然后組里還會有一個smartsheet,每個星期一的時候通過郵件發(fā)到組里每一個人,這樣大家都能看到誰誰誰這周主要會負責什么項目,或者哪個項目哪個人會做多少工時在里面。所以工作內容非常明確,也很透明。為什么郵件這么普及,主要原因就是所有的事情都會記錄在案。開會郵件通知,有活動或者緊急事件郵件通知,你不去都是你自己的問題


 

相反,我感覺國內的工作環(huán)境就比較“靈活”。一個項目的進度基本根據(jù)甲方發(fā)的意見反饋,隨時都進入改圖模式;無論時間無論地點的為甲方的項目服務,工期節(jié)點也基本是甲方說了算,要趕著報批就死催進度。我經常聽到我的組長會跟甲方電話的時候說,“那我們調一下就再發(fā)給您”或者“那我們再做一版給您”,其實內心是有十萬只草泥馬飛奔而過。而且在這種調整的狀態(tài)下,換做在美國,絕對不會沒事就跟你畫一套CAD,一定會先跟你都討論商議好方向,確定了之后再出成圖。要不然什么都還不太確定的時候就畫一版圖,然后又調整又畫又調整,這中間的無用功太多了。我慢慢發(fā)現(xiàn),畫圖這件事,是真心不能把每一套圖當作最后一版去畫的!傷人傷己……關于國內設計院的問題,真的是說都說不完,下次我寫個專題好了;希望全體的設計從業(yè)人員都能好好反思,然后改善我們的工作模式和環(huán)境


 

 

補充:前些天我一個SOM的朋友從美國回來,大家聚了聚。我一向覺得美國的工作模式比較規(guī)范,基本都是直線前進,層層推進,最后的成果也都是比較理想的;因為我覺得這表示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對的方向和思考上。結果這個小哥直接說,”改圖怕什么?給錢我們就改。改幾版我們都改“ 我又忘了美國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做什么事都是先談錢。雖然我以前在的公司前期想去搶一個項目的時候,也幾乎是免費的貼上去送方案,但是送去的一般就是我們director的設計手圖和一些計算指標;給你看的也就是一個意向,基本上設計為什么這么做,做成什么樣子,都是我們設計方告訴甲方的。你要是喜歡,給錢我們就繼續(xù)給你做。反正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是基于公司簽到的合同,多少錢做多少事,但是我們保證品質。甲乙雙方有高度的信任關系,這一點在中國市場實在是太欠缺了

 


 

 

工作的內容

 

Renzo Piano's drawing

在美國,項目普遍都比較小,以私人開發(fā)商為主。(其實也不小,只是我感覺不像中國都是大地產商,豪爆了的那種拿地蓋房。)像我在方案組主要做的就是住宅,而且基本都是一定會建的。有一個在NewJeasy的高層住宅,我跟了半年左右就已經準備開始施工了。個人覺得,無論多大多小的項目,美國的設計公司都做的很細?瓷先ズ孟裰皇亲龅姆桨富蛘叻磸驼{整,但實際上都是不斷在思考然后優(yōu)化的一個過程。你會發(fā)現(xiàn)看似很小的東西,其實早都被思考到這個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了。有一次我覺得我的老板就是隨便手繪畫的一個courtyard的平面彩圖,但其實他每一筆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仔細思考過的,他平面上畫的一個椅子他就一定是反復想過這個地方到底能不能這樣放,或者swimming pool這邊到底怎么用綠化去遮擋視線的交叉。相比國內的酷炫效果圖,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評價。有的項目效果圖做的真心好看,可是總感覺沒深入進去的樣子;或者有些建成了的項目,去調研看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和效果圖的感覺相差甚遠。關于“效果圖”這個事情的存在是需要認真思考其必要性還有真實性的


 

還有一點我特別想說的是,在美國的公司,IT配合做的比較好。整個公司的文件都是一個共享盤,基本所有資料都是透明公開的。有一點很有意思的是,他們分配工作的時候可能同一張CAD的圖,你完全看不出是出自好幾個人的手,而且隨時都是可以繼續(xù)畫下去的狀態(tài)。怎么解釋呢,就是公司都會有一套非常標準非常系統(tǒng)的要求,(定期還有CAD/REVIT的課程,一邊培訓一邊答疑)CAD里面每一層layer的線性顏色都是做了統(tǒng)一規(guī)定的,誰畫都需要按照這個標準來;這樣同一張圖,不同的人都可以直接接手開始工作。而且有意思的是,我們幾乎從來不傳CAD文件與甲方交涉,都是用帶公司title的圖紙(JPG/PDF)進行階段性的匯報,而且這個圖一定是反復在公司內檢查過沒有問題才會往外發(fā)。每一次與甲方進行對話一定都是會被記錄下來的,郵件來往就是最好的形式,時間地點人物,什么內容,什么反饋意見,一目了然


 

在國內的工作內容和形式我就不多做解析了,畢竟我也只是剛回國工作,也在慢慢適應和調整。偶爾遇到一些奇葩的事情我愛吐槽之外,更多的會去思考,為什么是這樣,或者能不能改進,或者怎么才能引導這個行業(yè)朝著更高效更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建筑師理應該是非常全能,理智與感性的結合,受人尊敬的高級職業(yè);雖然說工資還算可觀,可是性價比實在太低。在國內,完全是一副苦逼到死,還被甲方秒虐的感覺……不應該是這樣的!真的不應該


 

我還發(fā)現(xiàn)有個毛病,就是本身做設計這件事情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沒有唯一標準的答案。常常一個小組做出來的項目,都到了最后已經在施工了,主創(chuàng)就會說,千萬不要說這個是我做的?傊仡^看看就發(fā)現(xiàn),再好的設計,從開始成形到落地基本,說夸張一點就是面目全非,說好聽一點就是有些技術偏差。想想我們做建筑師的也很可悲,再好的想法和設計,賣不出去也只是給甲方打工生錢的幫手,那些所謂的情懷早都被現(xiàn)實蹂躪的灰飛煙滅了。所以我常常很佩服那些能賣掉自己設計的建筑師,他們是成功的businessman,他們能說會道又很charming,其實已經不怎么做設計了,只是大范圍把控一下,接到的活也需要有in house真正有能力的設計師去完成。但不得不反思一下,為什么設計和落地能差那么多?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設計師根本控制不了細節(jié),或者說難聽一點就是根本沒設計細節(jié)。就比如一個樓梯,哪怕同樣的設計,不同的材質就能有截然不同的感覺。那么建筑師對材料的了解有多少?對設計施工的detail又有多么大的把握?


 

 

補充:不是我要做廣告,我記得我剛回上海去過一次俞挺在旮旯辦的講座,剛好聽到的是凌克戈講他的團隊做的武漢Hilton度假區(qū)的方案。從設計圖紙到最后完工,那個施工圖紙漂亮的叫一個驚艷!我簡直就想打一份裱起來,掛在自己家的書房。這樣的作品和態(tài)度真的應該立為行業(yè)的榜樣!

 


 

 

工作的薪酬

 


 

Le Corbusier


 

在美國,建筑師的社會地位還是相當高的,可是薪資實在是low到社會底層。我很難想象一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一路學到高中之后會不理智的選擇學建筑;旧暇偷扔,選擇了一條工資不高也不好就業(yè)的行業(yè),而且學得還非常累。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呢?我猜測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真的學不好數(shù)理化,就算有些天賦也學不過亞裔和印度朋友。如果真的去學藝術,那就等于這輩子不要想發(fā)財了。藝術類就業(yè)屬于永遠占據(jù)倒數(shù)第一的行業(yè)。我干媽的老公就是sculpture教授,談不上多有錢,但是社會地位很高,也受人尊重,藝術作品更是屬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所以賺多賺少也基本看運氣。So,建筑呢,結合了理性與藝術,特別完美的兩邊都搭了一半。不像理論有標準答案,但又不像藝術天馬行空,所以很大程度上有自由發(fā)揮的意志在其中。我在美國讀研的時候,同一份作業(yè),所有學生的作品掛出來都完全不一樣,挺震撼的。你能從你的同學身上學到的可能比從老師那學到的還多。不過話說回來,會選擇學建筑的美國人肯定也是有一定天賦的,比如非常有藝術天賦,他們的表現(xiàn)力相當?shù)膹;比如非常能說,在我們可能看來很怪異的東西,他們能說的天花亂墜讓你覺得也是個不錯的答案;再比如他們非常擅長軟件,rhino可以做出各種奇形怪狀的東西;或者從小就是混跡workshop的做工小能手。總之,選擇學建筑的人一定是喜歡這個行業(yè),而且能在某一方面脫穎而出的;要不然去做個會計都比建筑師有錢,有前途。那醫(yī)生,律師,CS就更不用說了;同樣的畢業(yè)生出來,人家年薪10w起,不開寶馬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CS的。architecture student找得到工作的年薪4w起差不多,寶馬奔馳想考工資買就5-10年后再說吧。真的


 

在中國,建筑行業(yè)曾經一度是極紅的專業(yè),原因就是太好就業(yè)了,工資還高,F(xiàn)在微信上有很多推送文章都在講過去十年設計院的形勢,什么房地產的黃金十年,還有什么建筑師的寒冬。雖然我的體會沒那么深,不過我很欣慰的是,建筑這一行門檻還是一直挺高的,比如必須科班出身,而且中國普遍的建筑學專業(yè)都是五年制,怎么樣都訓練到了。不像很多其他行業(yè),可以半路出家做個程序員,或者去做個銷售。我們所謂的建筑師都有非常強的“自我優(yōu)越感”;但現(xiàn)實是,很大一部分人都在設計院畫圖做drafting,談不上做設計。就算是做設計,很多很多也只是paper architect,或者是為甲方在做設計?瓤。我真的覺得是個表面光鮮其實苦逼到死的自嗨職業(yè)。而且,不是我說實話,建筑師作為中游的設計者,能力既不能往前延伸到做決策的層面,又不能往后拓展到施工落地的層面,好無力的。怪不得自己“雞肋”


 

年薪一定程度上也因人而異,不像美國層級標價比較清晰。在中國,2010年前后開始,到現(xiàn)在工作五年的人,基本上堅持下來還在設計院做的年薪都能在50w以上。像2010年之前的,我個人目前還接觸的不深;但是就我所知道的在設計院工作十年的基本年薪都是百萬了,最普通的也有100w;像類似所長的這種副總裁級別的早都年薪300-500w了。但這些人好像大部分都是工作狂,基本一心都撲在工作上。有些身體垮了的,或者領悟人生了的,又或者回歸家庭了的,后面也都做做副業(yè)去了。人生不止賺錢有樂趣,但是賺到錢之后還能找到自己的樂趣,人生也就很圓滿了


 

總之,國內的建筑行業(yè)肯定是比美國的要有更大的上升空間,畢竟發(fā)展中國家,城市建設還是相當有需求的。坐上去了,年薪百萬錦衣玉食;混的一般般的,也能過得小康衣食無憂。我說過,美國工作十年的老建筑師,年薪也撐不過15w上下,還不談美國惡心人的賦稅。除非后來轉型自己接活開事務所,那基本上就是business man了。年薪自然能上一個層級,但是身上的擔子太重,全公司上下老小全靠你開工資你養(yǎng)著,操碎了心,還容易終日惶恐,萬一遇到經濟危機活不下來就傾家蕩產了。anyway,我還是很喜歡的一句話,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大家都要找好自己的方向,Life is a gift,don't waste it


 

 

結語

 


 

今年的行業(yè)形勢特別差,稱之為寒冬。我身邊在設計院的朋友都告訴我,做的活比往年都多,但是錢比往年都少。各大設計院先后裁員減薪,推送的文章大多都是建筑師何去何從。連上海灘的大佬們都覺得投標投傷了,沒意思。有一個高層的朋友剛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跟我說,“行情是差,但最后留下的也就是真正喜歡做建筑和會做建筑的。”興許也是一件好事。隨著這幾年建筑學專業(yè)的擴招,大量的建筑學學生供過于求,市場已經容不下他們五年苦學的本領了。大院也都還肩負著社會責任感,廣招實習生,繼而提供少量的就業(yè)機會。這是一個時代的變遷,行業(yè)的跌宕,也都算歷史了……


 

 

補充:國內公司電腦里用的軟件,全部,全部,都是盜版!美國公司,連sketchup都只有買的普通版,Adobe,Office,Autodesk等只要電腦桌面上有的全部是公司花錢購買的企業(yè)版。我只想吐槽,盜版軟件用戶體驗有多么差!更不用說window的系統(tǒng)都是盜版……

source:小筑理
 


 
 
微信掃一掃關注中國水業(yè)網(wǎng)/>
</div>
<div   id= 
 
[ 行業(yè)資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行業(yè)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