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州打造“海綿城市”追蹤 外地做法可借鑒
廈門泰地公園步道,兩瓶礦泉水往彩色路面上一倒,就像海綿吸水一樣,彩色路面瞬間將水吸得干干凈凈 鄭偉明/攝
東南網(wǎng)8月19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王林成) 強臺風“蘇迪羅”對榕城造成的影響,眼下已逐步消除?偨Y經(jīng)驗,福州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積極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全面提升防洪排澇能力。
連日來,本報持續(xù)關注福州打造“海綿城市”的具體舉措,引發(fā)不少市民關注。“‘海綿城市’具體如何建設,借此提升防洪排澇的能力,還要拿出更新更好的辦法。”福州市民林先生說。在有關部門和專家看來,國內(nèi)城市在建設“海綿城市”過程中,就提出了一些不錯的金點子。
臺北:公園地下建“雨撲滿” 儲水用于澆灌
針對“海綿城市”,業(yè)內(nèi)流傳一個“6字箴言”——蓄、排、滯、滲、凈、用,臺北市就在蓄水上下了功夫。
臺北正盡量將道路、廣場改成透水性的鋪面,讓雨水可以透過縫隙滲進地底。此外,在空曠地增設貯水池,讓屋頂、路面積水流入池內(nèi),達到“雨天儲水、晴天散熱”效果。
目前,在臺北的廣慈公園、青年公園就推廣建設了“雨撲滿”(撲滿原指古代儲錢瓦器)地下蓄水設施,讓雨水流入撲滿內(nèi),不僅讓道路不積水,也能減輕區(qū)域排水系統(tǒng)負擔。以廣慈公園的“雨撲滿”為例,可儲水18噸,供綠化澆水、清洗街道用。
福州打造“海綿城市”追蹤 外地做法可借鑒
2015年08月19日
來源:東南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