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印度人尊稱為“圣河”的恒河正在被污染扼殺。
為了緩解越來越嚴重的污染狀況,印度政府已下令,沿約2500公里長的恒河兩岸建造數(shù)千座廁所。不少人還希望,此舉能改變印度人露天排便的習慣。
近一半的河段污染嚴重
一直以來,恒河被印度人視為最神圣、最受尊敬的“母親河”,不過這條印度人心目中的“圣河”,也是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人類生活污水、工業(yè)廢水以及動物死尸,讓這條發(fā)源于喜馬拉雅山冰川的純凈河流變成了一條毒河。
全長約2500公里的恒河發(fā)源于喜馬拉雅山脈,流經肥沃的恒河平原,并注入孟加拉灣,其流域面積占印度國土總面積的26%,養(yǎng)育著大約5億人口。
不過,隨著城市化與工業(yè)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口急劇膨脹,多年來包括恒河在內的印度許多河流都已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污染。特別是恒河,作為印度流域最廣、最重要的一條河流,其面臨的污染負荷不斷加重的難題更為突出。有數(shù)據(jù)稱,恒河及其支流中約有40%的河段已受到中度乃至重度污染,并不適合沐浴和飲用。
雖然恒河污染問題嚴重,但印度教徒依然堅持在恒河中沐浴,因為他們相信“水雖然臟,但河是純凈的。這種純凈永遠不會停止。”
相比工業(yè)污染,生活垃圾和宗教儀式對恒河造成的污染更困擾政府。
面對這一難題,英國《每日電訊報》18日報道稱,印度水利衛(wèi)生部已經寫信給恒河流經的五個邦的領導人,要求他們興建廁所和衛(wèi)生中心,以減輕生活在恒河附近的4.5億居民對恒河的污染。
報道援引數(shù)據(jù)稱,恒河兩岸的城鎮(zhèn)每天產生污水高達30億升,但僅有12億升會被處理,大多數(shù)廢水則直接被排入恒河中。
每天6.4億人露天排便
印度政府建造廁所的計劃受到了環(huán)保組織的歡迎,認為此舉或可改變印度人露天排便的習慣。
“這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但并非不可執(zhí)行。便利的廁所設施肯定會提高人們的意識,并結束這個國家露天排便的現(xiàn)象。”恒河保護組織成員薩德維·巴格瓦蒂稱。
據(jù)澳大利亞媒體報道,印度每天有6.4億人露天排便,其廢物總量達73155噸,相當于10座埃菲爾鐵塔重量。在印度,露天排便是可被接受的行為,許多印度人在人行路或野外排便。
從火車窗戶向外看,經?梢钥吹接腥嗽阼F軌旁排便。同時,腹瀉等疾病每年導致70萬兒童死亡,而多數(shù)可通過更好的衛(wèi)生設施預防。雖然印度鼓勵鄉(xiāng)村地區(qū)建造廁所,但在發(fā)展中國家建造衛(wèi)生設施并不容易。沖水馬桶并不適用,因為許多印度人生活在缺水地區(qū),缺少與下水道或處理廠連接的管道。
不過,也有意見指出,并不能指望通過建造廁有效改善恒河污染問題。曾有報告指出,印度并不缺乏公廁,但人們就是喜歡就地“方便”,要改善環(huán)境衛(wèi)生,就要改變民眾習慣。
印度家庭主婦蒂娜稱:“這和廁所無關,而是缺乏公民意識。就在幾小時之前,我看見一個男人在街上小便,恰恰就在公共廁所旁邊。”有分析稱,印度民眾對隨地大小便習以為常,他們認為這是親近自然的表現(xiàn),是他們千年以來不變的習慣,為什么要花錢上公廁?許多農民甚至迷信地認為,家里有廁所不吉利,所以家里再有錢也不建廁所。
莫迪承諾對恒河大清理
就恒河污染問題,還有專家指出,印度政府需要全方位對待恒河治理問題。首先是恢復恒河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需水,應重新審視當前水資源分配、用水效率等問題;其次是通過節(jié)約用水、水資源循環(huán)再利用等方式減少生產生活水量消耗和浪費;第三是推動河流保護行動的規(guī)劃與實施權力下放,每一位公民都有責任保護河流。
自上世紀80年代起,印度政府已經有意識地開展恒河治理工作。1986年,拉吉夫·甘地執(zhí)政時期啟動了“恒河行動計劃”,提出為恒河流域的城鎮(zhèn)提供每天處理10億升污水的目標。2009年,印度設立國家恒河流域管理局,專門負責恒河治理工作,并將“恒河行動計劃”的目標具體化。至今,印度政府已承諾斥資20億英鎊(約合人民幣212億元)處理恒河污染問題。
雖然從目前來看,1986年就已啟動的“恒河行動計劃”中提出的提高污水處理能力的目標沒有很好實現(xiàn),但在莫迪成為印度新一任總理后,不少人相信,恒河問題的污染問題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
上個月,印度新任總理莫迪曾在恒河河畔瓦拉納西市參加活動時表示,要對恒河進行大清理。莫迪向瓦拉納西市民提出墾求,希望他們能協(xié)助恢復恒河的原本輝煌,指出維持潔凈是搶救該市及恒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