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發(fā)布《濕法脫硫方式助長霧霾》一文,認為濕法脫硫裝置在削減了大量二氧化硫的同時,又會產生大量形成霧霾天氣的PM2.5因子,從而助長了霧霾的發(fā)生。就此觀點,相關環(huán)保專家表示,目前來看,濕法脫硫是公認的比較穩(wěn)定的脫硫方式,究竟對PM2.5的影響有多大,有待進行科學研究。
濕法脫硫是目前企業(yè)應用最廣泛的脫硫方式,近日,有媒體刊發(fā)《濕法脫硫方式助長霧霾》一文,文章中介紹了一位專業(yè)人士的觀點:濕法脫硫裝置在削減大量SO2的同時,又像是個大型pm2.5發(fā)生器,沒有被捕捉到的(亞)硫酸鹽、(亞)硝酸鹽和粉塵與大量排放的水霧滴為PM2.5的快速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助長了霧霾的產生。
據(jù)了解,文章的原創(chuàng)者是來自河北一家環(huán)保公司的一名高級工程師。他表示多年來一直從事環(huán)保設備技術研究,也設計安裝過幾十套濕法脫硫裝置。該工程師分析說,霧霾的形成主要有內核、水和特定的氣象條件等因素。水是形成霧霾氣象的又一關鍵要素。對華北大氣中人為形成的水霧滴貢獻最大的是目前的濕法脫硫裝置和電廠的循環(huán)冷卻水塔。
“濕法脫硫對除硫的效果的確很好。”他說,目前很多企業(yè)采用的都是石灰石—石膏脫硫法,原理是讓帶有石灰石的堿性水與氣態(tài)的硫分子結合,變成液態(tài)并與堿性物質結合固化。濕法脫硫的脫硫率一般都能達到80%以上。但在實際操作中,石灰石的水溶解性很低,這就需要大量的水來溶解石灰石,為了提高脫硫吸收漿液的比表面積,增加汽液反應的幾率,達到提高脫硫效率的目的,在國內的脫硫設備中,濕法脫硫技術的關鍵核心設備——脫硫塔均采用了大量的霧化噴嘴進行噴淋。“霧化噴淋就是讓這些堿性水變成霧狀,這也就會形成大量極細微的霧滴。”這位工程師表示,加上濕法脫硫是將煙氣溫度由130℃用水降低至60℃排放,這樣,就會有大量的水蒸氣霧滴通過煙囪排放進入大氣中。“一臺30萬千瓦的燃煤機組,濕法脫硫每小時要耗費大概30—40噸的水,其中大部分都變成了霧狀的水汽,這樣僅一臺機組一天排放的水霧滴就有幾百近千噸。加之如果脫硫劑的投放劑量和除塵能力不足,排放的污染因子會成倍增多,這就為PM2.5的快速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
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業(yè)人士坦言,對于“濕法脫硫會助長霧霾”的說法,只是他基于他的工作經驗來進行推斷的,并沒有進行嚴密的論證研究。但他表示,濕法脫硫霧滴會造成多少PM2.5的增加,這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他建議,有關部門應該對濕法脫硫與其他方式脫硫之后的煙塔排放的煙氣中的PM2.5進行監(jiān)測對比,從而得出科學結論,找到治理的最佳答案。
據(jù)了解,濕法脫硫方式來源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為什么在我們這里就會出現(xiàn)問題呢?業(yè)內專家介紹說,脫硫塔具體運作方式其實是有差別的,但更主要的兩個因素是:我們燒的煤太多,我們的平均減排水平偏低。
河北科技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位教授認為,濕法脫硫對大氣的正面作用大于其產生的水蒸氣帶來的負面效應。要根本減少霧霾,還是要想辦法減排和進行能源結構調整。他認為,治理空氣質量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減少霧霾天要從根源抓起,推動控制工業(yè)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和揚塵污染減排措施,加快進行能源結構調整的步伐。
“濕法脫硫方式助長霧霾”這一說法引來不少讀者和網友的熱議,有人贊同,有人質疑,而更多的讀者則希望對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濕法脫硫技術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進而采取更科學的手段降低污染排放。